龚绪晨

学生故事

龚绪晨

她说专注于自身节奏,流水争的是滔滔不绝


 

毕业高中: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
  • 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
  •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数据科学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
  • 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Q: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得益于DKU的通识博雅教育体系,我在大一大二上了许多生物、计算机、环境等方向的初级课程。这些课程逐渐打消了我对文科转理科的畏怯,也转变了我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在计算机科学101这门课上,我对编程的”bug出有因”产生了兴趣,并通过担任这门课的Peer Tutor(同辈辅导员)巩固了基础,实现了知识的输出。在随后的美国数学建模比赛中,我进一步接触了统计和机器学习并加深了对这方面的兴趣,于是在大二下学期选择了数据科学作为我的专业。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我计划前往卡耐基梅隆大学攻读计算数据科学硕士,进一步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本科时,在机器学习上我着重于方法实现和应用研究。我希望在接下来的两年增强数理背景,在理论机器学习上有所成长。

 

Q: 受益良多的科研经历?

大二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李明教授的语音与多模态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开始学习计算机视觉及其在自闭症诊断领域的应用。我认为自闭症研究上个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可比性的方向。现实意义上,它的供需还不平衡,其落地能帮助到很多家庭和整个社会;学术上来说,我发现支撑它的一些识别任务已有不错的效果,是情感计算的研究课题中适合落地的题目。

自闭症组的研究设计一系列多模态的行为识别任务,即通过图像、音频等行为数据检测人在活动中的特征,包括手势识别、动作识别、眼神估计等。比如,我们需要判断受试儿童是否在听到自己名字后和自闭症儿童一样表现出更少的注视转移、是否能迅速准确地完成指认物品的任务等。

我先是通过基于视频监控检测电梯内的异常行为这一研究课题对动作识别任务进行了初步实践。在李明教授和程铭助教的指导下,我和队友陈欣萌采用了“多模态训练,单模态推理”的方法,在降低数据获取和计算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了识别效果。随后我们也有幸在ACM ICMI会议上发表了这项成果,研究团队也申请了相关专利。

后来,在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Signature Work)中,我开始学习自闭症自动诊断的另一重要任务——注视区域估计。三维中的眼神识别任务旨在检测受试者的眼神注视方向,然而注视方向本身还不能体现出此刻受试者关注的区域。通过比较该区域的语义信息,我们便可以检测受试者任一时刻出现的注意力转移,进而初步评估他们的反应能力。

 

Q: 科研期间的成长收获?

首先,我在研究汇总体会了构建和测试想法带来的兴奋感。品读现有的高质量论文并由此展开头脑风暴是一种享受,激励我去找网上的课程资料补充知识,变成一个主动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也多了一份虔诚,少了一份功利。

其次,科研经历也帮助了我去探索和明确自己的价值。DKU数据科学的课程设置和自闭症组的研究课题偏应用,让我得以更快地理解手头工作作为实际产品产生的影响力。了解到行为信号处理在虚拟现实和社交机器人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队医疗和教育等领域的推动,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更是多了一份信念和热忱。同时,我也开始关心产品落地所面临的算法上的挑战,逐渐明确了毕业后的学习目标。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最令我感动的是DKU在各个方面一直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上,通识博雅教育体系给所有同学一个不以高中文理背景为标准的专业探索和选择机会。在学业规划上,学校设有Flunch活动,提供经费以鼓励学生邀请教授共进午餐、促进交流。在科研资源上,DKU设有暑期研究学者(Summer Research Scholar)和学生体验式学习奖学金项目(Student Experiential Learning Fellowship),为学生提供资金和专业指导。

此外,DKU的教授们也十分关心学生的发展。李明教授是我大学四年的学术导师(Academic Advisor),加入他的实验室是我四年里学业上最大的幸运和机遇。无论是在学术指导、选课规划、研究生项目申请及选择还是毕业设计上,李明教授的科研眼光和专业内功总是令我深受启发。

 

Q: 大学四年之间的成长?

  • 在探索中逐渐找到意义感。高中时,我的目标仅是一场考试,并想当然地认为大学的KPI考核就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录取通知。刚来DKU时,我的视野又局限于单科成绩,没有把自己放在时间这根轴上仔细衡量自己的位置。我很高兴在多次徘徊后逐渐摆脱短视,理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找到学习本身的快乐和自身的价值。
  • 找到自己的节奏,慢慢建立自信。刚学编程时,我发现自己不属于反应很快的同学,也不是从小就展现出天赋的小孩。因此在这段时间,我意志摇摆,不相信自己的决策。随着不断积累和学习的深入,我发现人各有自己的开窍节点和适合的学习方式。我逐渐不再为速度而焦虑,专注于自身的节奏和动力源,“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Q: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 本科阶段,主要的变强途径还是上课。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及时发现并解决疏漏,收获的便不止是成绩,还有扎实的基础、惊喜的灵光乍现、潜在的合作机会、更高的发展平台。
  • 有规划地探索。在计划的框架内尝试各个领域,方可在试错时更笃定、更高效。
  •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让自己变得值得,时光便不会辜负。

 

李家圆

学生故事

李家圆

他说想成为现实世界的蝙蝠侠


 

毕业高中:上海市延安中学

本科专业:分子生物科学(细胞分子生物学方向)

斩获Offer:德勤SAM战略咨询

Q: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因为想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蝙蝠侠!从6岁开始读蝙蝠侠漫画以来,我就一直很憧憬能成为蝙蝠侠那样能让世界变得更好的人,因此医疗健康一直是我感兴趣和持续关注的领域。在大学本科选择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也是想打好自己的学识基础,为将来能在相关行业有所贡献做准备。后来因着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战略咨询,也确定了毕业之后将从深入企业的另一个维度来实现我的理想。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在21年的秋季招聘中,我通过七轮淘汰筛选幸运拿到了德勤SAM战略咨询的Offer,即将在毕业后成为一名战略咨询师。

Q: 你在昆杜如何发挥领导力?

我是DKU的篮球社团的创始人兼首任社长,和另两位副社长与男女篮队长一起,将篮球社逐步发展到学校规模最大的学生组织之一。在社团设立之初,我对社团的发展就有着清晰的规划,不仅设立了独特的3V3篮球赛策划“老带新”领导团队交接机制,还确定了篮球社不同于学校其他社团的3大差异化优势。我们设计的DKU杯3V3篮球赛也成为了学校秋季的体育传统之一。我认为优秀的Leader需要内外兼修,对自己有高标准严要求,并有着良好的情绪管理,同时在思维方式和沟通表达上也能和团队成员有效配合,形成高效且和谐的团队氛围。

Q: 不断实践创新的校内工作经历?

我是学校创新中心的第一位Student Worker(学生工作者)。当时由于创新中心刚开始建立,有非常多可以提出自己对于活动的设计想法并落实的机会。我对创新创业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有积极去拓展network,邀请创业者与企业家进行访谈,举办分享会及工作坊,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也积累了许多专家和实践者们的经验与智慧。

学校创新中心的负责人任丽琦博士也给了我很多帮助。首先,作为设计与创新领域的专家,她带给了我来自设计角度的全新思维,并激发了我对于创新创业的潜力与兴趣;其次,作为我的老板,她给了我充分的自由去主动思考和实践。我也时常请教她如何更好地带领团队,学习到了很多领导者的管理技巧和多学科相融合的(transdisciplinary)全局思维。

 

Q:明确心之所向的校外实习经历?

在大三的暑假,我在普华永道思略特参与了一个战略咨询项目的实习。通过研究政策,前沿医学论文和KOL访谈提炼出行业洞见,我协助团队完成了某全球500 强医疗技术公司市场准入战略与市场模型。这段实习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向往的战略咨询师的真实生活状态:每天上午10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的高强度工作、咨询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与默契配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当时最不适应的就是咨询师对于细节一致性的极致追求,小到字体、大小、标点符号、中英文输入法、网格线对齐等,好在同事们都非常愿意当面直截了当地点出我的问题。我的专业精神,也在一次次犯错和避免重复犯错中,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锻炼。虽然兼顾实习和学业有些辛苦,但看到同事们每个人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便更加笃定这就是我在毕业后想要体验的生活。 

Q: 一个关键词分别总结在昆杜的四年?

大一:创造

作为昆杜的首届本科生,入学之后从0开始创建篮球社,和团队成员们共同实践,把想法一点一点转化为现实。

大二:迷茫

虽然过去一年在通识博雅教育的框架下探索了不同学科,但对于专业前景和自身潜力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此时的自己正通过不断地实践试错,来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未来规划。

大三:历练

通过实习经历确定了毕业后加入咨询行业的目标,兼顾学业的同时完成了三段实习,也经历了异常激烈的秋季校园招聘,不断打磨自己向目标迈进。

大四:学习

拿到工作的Offer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有着明确的未来规划,现在的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也更加认同“学习从来都不会因为离开学校而停止”。

 

Q: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 养成阅读、反思和做笔记的好习惯
  • 想到就去做,说到就要做到
  • 保有好奇心,做一个有趣的人
 

 

曹俞航

学生故事

曹俞航

他说切莫盲从,遵从本心才是最快乐的


 

毕业高中:西安市铁一中学

本科专业:分子生物科学(生物物理方向)

斩获Offer(升学/就业):

  •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全奖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子工程硕士
  • 康奈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

Q: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我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因为我想要去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想去追寻身边看似平常物质的本质。

DKU的生物物理专业以物理为主,同时涵盖数学、生物和化学等课程,并将这些学科知识整合到了一个相互关联的思想层次,从而开拓了我们推理科学问题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

 

Q: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本科期间在做电路量子电动力学相关的数值模拟时偶然接触到了量子信息的概念,觉得十分新颖和有趣。所以毕业后我将前往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读电子工程硕士,具体的研究方向是光学和光电子。未来我计划继续攻读光学与量子信息方向的博士学位。

 

Q:印象深刻的科研经历?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科研经历主要是探究一种双耦合电路QED(量子电动力学)系统,观察光子在该系统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之前有研究发现初始的光子不平衡会导致光子在两个谐振器之间震荡,我们的课题便要来重现和验证这种实验结果。一开始我们利用Python进行数值模拟,但是运行一组数据的时间通常就需要一天以上。后来,在Myung-Joong Hwang教授的指导下,我利用左右对称以及奇偶对称的概念,研发了一种能够提高数值模拟时间效率的程序。尽管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但是我仍然从这段科研经历中收获了许多。

首先就是自学能力的提升。大多数时候我们新加入一个课题组所接触到的都是未知的背景,我们需要快速掌握核心知识点和原理,才能尽快跟上小组的进度。

其次是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科研中会有大大小小的挫折,要用合理的心态去面对,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很轻易地陷入到自我否定中。

最后是跨学科应用能力。在这项研究中,我不仅需要有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编程技巧,可见交叉学科学习在如今的学术研究中越来越重要。

 

Q:爱上DKU的理由?

当初选择昆山杜克大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通识博雅教育体系。刚进入大学时,很多专业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我甚至完全不知道要学什么。通识博雅课程设置不仅给了我一个缓冲期,更让我有了更多的选课自由。在修完了专业课的基础上,我还广泛地学习了许多计算机和数学的课程,甚至还上了德语课,并选修了美国杜克的钢琴课。

来DKU之前,我的自我定位一直是很“理”的理科生。我认为掌握了理科知识就是理解了世界,并有了赖以生存的本领。但DKU的公共核心课以及生物伦理课打开了我的认知,让我真正开始思考世界上除了自然科学之外的东西。面对一项新科技的出现,我不光能够看到其优点,同时也能够更加理性和全面地去审视它能给世界格局以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我眼中,DKU的每一位教授都非常敬业。就以我们的德语老师Mr. Tebbe为例,除了每周的两节德语课之外,考虑到语言学习中听和说的重要性,他还单独将人数本来就不多的班级分成了更小的小组,每周安排固定的小组学习时间,让我们有了更多一对一德语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感谢DKU给了我四年精彩纷呈、均衡发展的大学生活。

 

Q:现在的你和四年前相比有哪些成长?

DKU多元的文化氛围给了我更为广阔的视野,让我在思考和做决定的时候更周全也更果断。

进入DKU之前,我做决定时也会将别人的想法置于首位来思考,一方面是因为我很在乎别人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是DKU多样的课程选择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帮助我更为深入地认识自己,也认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点。现在思考或者做决定的时候,我更多地会从自己出发,遵从本心。

总的来说,我感觉我现在的生活更加快乐和充实,因为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

 

Q:有什么建议给到有相似兴趣的同学?/ 想要加入DKU的同学?

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遵从本心,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要盲目地去跟从身边的同学或者追随潮流,因为这可能并不适合你。只有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学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的时候才是快乐的。

 

 

曹绮桐

学生故事

曹绮桐

她说要投资自己,找准赛道脱颖而出

 


 

毕业高中: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

本科专业:应用数学和计算科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金融科技硕士
  • 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金融分析)
  • 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硕士
  • 纽约大学金融数学硕士
  • 康奈尔科技计算机科学硕士

Q: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从高中开始,我就对金融很感兴趣。我个人比较喜欢数字,之前也参加过学校的商业模拟挑战赛。我觉得相比于传统的数理学科,金融更考验一个人的全面能力,不仅需要有很强的数理背景,掌握金融知识,同时还需要学会与人打交道,建立产品思维且具备销售能力,而这种有挑战性的工作正是我所向往的。现在很多企业招聘或高校研究生招生愈发看重交叉式学科人才,金融方向也偏向于招数理背景扎实的学生。所以我便选择了应用数学这个专业,希望能在本科阶段打下牢固的数理基础,之后再转向金融领域深造,就目前的趋势来看是比较有前景的规划。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结合我的数理基础以及项目和实习经历,我希望未来能从事量化分析的工作。这是一个新兴领域,国内还在起步阶段,结合了金融财务方面的知识与计算机编程技巧,主要是基于大量历史数据,通过数学模型去预判金融产品的未来走势,得出最为优化的投资组合。斯坦福大学的硕士项目可以同步学习金融和计算机知识,与我所向往的方向十分契合,所以我计划去斯坦福进行深造。

 

Q: 受益良多的实习经历?

我大三出去实习,基本上把金融领域下不同的工作类型都尝试了一遍,算是一段试错的过程。一开始,我在嘉实基金担任投资助理,后来去到中信建投的研究院做TMT(科技媒体通讯)赛道的行业及发展前景分析,再后来又到中金公司做销售交易方面的工作。从第一段实习当中,我积累了一些可以应用到编程框架中的投资理念。记得公司里有一个“嘉实男团”,团里每个人都手握名校毕业证,西装革履却又平易近人,工作勤勉认真。他们的工作状态让我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成为像他们一样高智商高情商的全能金融人。

第二段在研究院的实习教给我的则是清晰的分析框架,让我知道面对一个金融产品或是一个行业的时候,该从哪些维度去进行评估。而在第三段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路演和商务会议,学会了整合之前学到的金融知识,把产品的优势清晰地介绍给买方公司的研究院。我也学会了去适应高压的工作,意识到情绪管理和情商培养对金融从业者的重要性。几段实习层层递进,不仅让我对原本神秘而高冷金融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提升了我的综合能力,帮助我明确了自己的未来规划。

 

Q: 独立探索的科研经历?

我的科研经历都是以金融为主,数学的定量定性分析为辅。大二时,我有幸参与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金融实训项目,利用R语言对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进行分析。因为当时导师教授的模型并不涉及预测,我便通过自学将三因子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相结合,预测了自己选择的最佳投资组合未来三年的走势,并获得了导师的认可。这是我对自建模型的初步探索,虽然简单,但也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最近,我的Signature Work(标志性成果项目)也在收尾阶段,聚焦于虚拟货币。这是一种新兴的投资种类,我在万德(金融领域最具权威的数据资讯平台)上也搜索过,发现金融机构对这个赛道的研究极少,这反倒激起了我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比特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人为因素,因此造成了Twitter大V一句话就能带来价格疯涨的现象。于是我打算从社交媒体的角度入手,通过计算这些外部因素对于比特币的价格冲击,来预测未来比特币的走势。在徐士鑫教授的指导下,我引用了包括Twitter发帖数在内的十多个因子,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筛选、预测并分析,从而得出了较为精确的结果。这些科研经历都使我得以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量化的角度挖掘金融世界的魅力。

 

Q: 爱上昆杜的理由?

DKU交叉学科的设置让我不仅强化了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学到了对数据的处理和应用,以及相关逻辑的形成。这对我之后实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申请研究生一个很大的亮点。得益于DKU自由的选课系统,我在修专业课的同时也上了很多经济课,补充了很多金融知识,也从教授那里获得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指导意见。DKU的包容性非常强,让我能够在保证课业的同时,灵活地分配自己的时间,去探索自己未来地方向,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去提升自己,最大化发展潜能。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换作是在其他学校,可能很难实现。我也非常幸运,在不停地探索和体验中,从一开始入学的迷茫到如今收获了更加清晰、值得为之努力的人生规划。

 

Q: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要提前做好规划,找准赛道,自我投资。金融行业已经到了人才饱和的阶段,竞争愈发激烈,大家要尽早明确自己的方向并做好相关的准备,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金融行业内部也有不同的细分,比如适合学术型的研究岗,或者适合社交型的销售岗。提前想好自己适合什么岗位,在保证GPA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积累实习经验,便可如虎添翼,脱颖而出。

 

 

储黄瑞

学生故事

储黄瑞

他说昆杜与我互相成就,追求卓越臻于至善


 

毕业高中:江苏省南通高级中学

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斩获offer:

  • 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工程硕士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科学硕士
  • 加州伯克利大学运筹分析学硕士
  • 耶鲁大学生物统计理学硕士(数据科学方向)
  • 哥伦比亚大学数据科学硕士

Q: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对数据科学的喜爱,源于爸妈推荐给我的一本书,吴军老师的《智能时代》。之前,我对大数据的了解还只局限在概念上,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基于大数据的机器智能是如何发展的,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吴军老师在书中说:“数据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诸如我们的聊天记录、网购信息、收送邮件,甚至包括日常活动(如下班回家路线、常去的餐厅等)都可以算作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系统性地整理就变成了信息,信息再经过更简洁抽象地加工,就变成了知识。大数据就是我们了解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一把钥匙,吸引我去学习和探究它的美妙和奇特。所以到DKU之后,我就坚定了选择了数据科学专业,也非常幸运能在大二就加入李明教授的研究团队,从事大数据学习和研究。

 

Q:丰富多彩的科研经历?

我的科研经历主要是在李明教授的语音与多模态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完成的。第一项研究主要是通过物体检测与分类技术,针对视频中的鸟类进行识别和分类,并标注上具体的学名,如“珠颈斑鸠”、“八哥”、“小鷿鷈”、“黑水鸡”等。之所以对这个课题感兴趣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自然,大一的时候就曾荣获校园观鸟大赛的一等奖。这段经历算是启蒙,为我打开了科研的大门,也非常感谢李明教授的辅导和栽培。

第二项研究聚焦于电梯异常事件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是李明教授实验室与通力电梯有限公司的合作研究项目。以往,电梯异常事件主要是事后通过人工查看录像来检测和判断。我们的研究则是通过 AI 音视频分析技术,对电梯内的扒门、砸门、打斗或摔倒等异常事件提供实时预警,及时干预和处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李明教授的指导下,我有幸与其他同学合作,在人机交互领域的ACM多模态交互国际会议及其分会上发表了两篇论文。

 

Q:独出心裁的创业经历?

我在大三那年受牛喆和杨逸伦等同学的邀请,参加了TS-GO项目组。TS-GO是一个用增强现实技术(AR)为青少年服务的APP教育平台。用户打开APP扫描真实世界的物体,就可以浏览相关视频和信息,实现自主学习。比如,扫描交通标识会出现介绍交通标识含义的视频,扫描椅子会出现如何通过椅子进行联想的介绍(教授创新性思维)。

很荣幸的是,我们的项目在DKU Innovator Incubator(创新孵化器)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学校官方注册的创新创业项目。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源与指导,包括资金支持、创业能力培训、以及与其他项目的互动借鉴。我们在TPE讲师Martin的帮助下,明确了项目定位(盈利导向)以及基本的商业模式。创新创业中心的负责人任丽琦博士也为我们前三个月的发展方向提供了详细建议(聚焦教育、以少儿作为目标用户、技术与视频拍摄同步进行)。

目前,我们在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模型,以识别在不同环境下拍摄出来的不同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交通标志。同时,鉴于目前网络上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中国交通标志分类数据集,我们也希望能获取更多数据。我主张先利用现有的玩具实物,自己拍摄视频并采集数据,搭建出一个基本的数据库,再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这个项目让我得以将所学的图像识别知识应用到商业场景当中,并对商业本身有了初步的认识。作为技术负责人,除了技术上的提升,我也在与大家沟通项目进程的过程中,更加理解了团队协作的价值。我觉得一个团队要做到成熟运作且能高效产出,需要团队里的每个人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集合每个人的优势与创意使得整个团队发挥出最大效用。

 

Q:同辈互助的校内工作经历?

我曾在DKU的学术资源中心(Academic Resource Center, ARC)担任同辈辅导员。在我看来,以过来人的身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同学解惑,提供学习思路和方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学术资源中心每月的培训在帮助我养成更好学习习惯的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方式去辅导同学理解课题,比如通过绘图来帮助同学了解一些复杂或抽象的知识点。在思想的碰撞中,我也能发现自己从未想到过的解题思路,这样双向学习的过程让我受益良多。

 

Q: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数据科学要应用到具体的行业中才能发挥其作用。尤其在这波历时近3年的全球疫情战“疫”中,更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测评疫苗的可能性,帮助研发团队节约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或者通过对人流密度和流向趋势的大数据监测,为疫情防控决策等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我计划前往耶鲁大学攻读生物统计数据科学方向的硕士,同时继续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将新技术新应用与现代管理相结合,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以提高人们生活的便捷性和幸福指数。

 

Q: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 积极主动沟通。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可以找ARC的同辈辅导员寻求帮助,也可以去找教授沟通。
  • 养成阅读习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像C++, python, MATLAB 等工具书很实用,有需要可以选修CS101和STATS102课程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 充分利用资源。学校各部门都会开放一些工作机会,有合适和喜欢的职位鼓励大家去报名参与,可以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 积极选修体育。给学校的体育课打call,学校体育课的资源真的很好。上体育课的时候千万不要迟到哦。

祝愿各位学弟学妹们在DKU收获满满。成就你们,成就DKU!




杜一楠

学生故事

杜一楠

她说要做行走的观察者,用艺术传达对生活的思考


 

毕业高中:四川省绵阳中学

本科专业:媒体与艺术(创意实践方向)

斩获Offer(升学/就业):

  • 杜克大学纪录片实验影像硕士
  • 牛津大学纯艺术硕士
  • 加州艺术学院实验动画硕士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视觉叙事硕士

Q: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来DKU之前,我一直觉得电影制作与其它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自己遥不可及,直到我上了Kaley Clements教授和Miguel Rojas教授的人文艺术学科必修课Art & Humanities 102。这门课改变了很多我对艺术表达的看法,也让我看到了艺术同政治、社会、经济的关联性。

课上的观影让我对时间和空间的操控和转化萌生兴趣,由此尝试做出了我的第一个定格动画《性别的自画像》。短片用肖像画的方式将我的性别进行了男女之间的互换,以展示性别本身的演绎特征。这次尝试让我意识到,原来有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媒介可以让我将自己倾注其间。创作的产出总结了我之前的思考历程,而创作这一行为本身也成为了我感知事物的方式。

另外,学校媒体艺术专业的教授在包括纪录片、多媒体、元宇宙以及创新创业的很多领域都有卓越的研究成就 ,让我可以跨学科地探索当代艺术发展的轨迹,并学习如何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同时贡献自己的声音。



Q: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我计划去加州艺术学院就读,在纯艺和动画方向深入探索。我对宗教和精神性也一直有着浓厚兴趣,希望在硕士学习期间探索如何用视觉的方式去呈现我对何为现实和存在的思考,以及如何将信仰与人的意识形态借由身体的互动传达出来。我的未来目标是作为一个独立艺术家,将自己对世界的探索用艺术的平台传递出来,以去殖民化的方式向当代艺术贡献东方特征。



Q:新鲜有趣的艺术创作实践?

大二的时候,我很荣幸收到中国当代艺术家孔宁的合作邀请,为她的环境行为艺术制作了一个动画,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与孔宁女士结识是在学校举办的水乡电影节上,她受邀参加了由学生制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影放映展出,而我的作品恰好在其中,是一个动画短片。受到当时在上的环境伦理课程的启发,我希望用宗教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艺术传达来折射人类与自然的脱节、迫害和受到惩罚的过程。孔宁女士在作品放映完便主动向我抛来了合作的橄榄枝。

我们合作的动画短片《小蓝人》很有意思,以一个小水滴的视角讲述了它在人类社会的所见所闻,凭一己之力对地球展开施救。制作过程中,我还亲自和音乐公司进行商议,为我们的短片制作了背景音乐。这次合作让我懂得了如何与业内人士沟通,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看法。短片最后在暨南动画节的特别栏目进行了展出。

除了动画,我对于插画、油画、行为艺术也有着浓厚兴趣。学校举办的艺术节和Mickey Chen老师组织的艺术实验室(Art Lab)活动都赋予了我充足的自由去创作,以反映我对时局的思考。最近,在学校艺术节上,我和田蕾源同学就以玻璃挡板为媒介、互相为对方涂鸦的方式,传达了对疫情期间人际关系及言论的思考。

我的艺术风格一直比较抽象,有对形体的扭曲、神秘主义以及图腾图案的探索。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在立意、视觉和研究力度上都能够启发观众对生活进行反思,而不仅仅停留于从我的作品中寻找娱乐因子。


Q: 印象深刻的学术研究经历?

我的Signature work(标志性成果项目)聚焦于研究中美的教育现状。作为一个接受了中国义务教育和国际化通识博雅教育的学生,我对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形成和现存问题有很多思考。在美国杜克的学期,我拜访了杜克附近的一个社区学校Insight College,了解到美国当地学生和老师对公共教育、审核系统以及私立教育的一些看法。

我发现以学分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以及大型工厂式的教学在中美其实都是常见现象,但每个国家也都有学校在引领变革,设计并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真正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昆山杜克,也比如Insight。

Insight的校长告诉我他们的课程以研究为导向,致力于让学生亲自设立自己的兴趣方向,并通过学校课程强化自己的研究能力,最后向社区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是为了备考和响应教育部倡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和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也在不断反思当下的高等教育是否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独立思维的人才,而不只是为社会的正常运营输送劳动力?我将自己所有的观察和思考,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声音都纳入了动画纪录片,作为我最终的作品。我希望通过这部记录片,解构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及不同的利益方(资金、股东、校友、国家)对教育现状的塑造,从而引发思考,推动变革。

 

 

Q:印象深刻的学术研究经历?

我的Signature work(标志性成果项目)聚焦于研究中美的教育现状。作为一个接受了中国义务教育和国际化通识博雅教育的学生,我对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形成和现存问题有很多思考。在美国杜克的学期,我拜访了杜克附近的一个社区学校Insight College,了解到美国当地学生和老师对公共教育、审核系统以及私立教育的一些看法。

我发现以学分为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以及大型工厂式的教学在中美其实都是常见现象,但每个国家也都有学校在引领变革,设计并实践创新的课程体系,真正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昆山杜克,也比如Insight。

Insight的校长告诉我他们的课程以研究为导向,致力于让学生亲自设立自己的兴趣方向,并通过学校课程强化自己的研究能力,最后向社区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是为了备考和响应教育部倡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和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也在不断反思当下的高等教育是否能真正培养出具备独立思维的人才,而不只是为社会的正常运营输送劳动力?我将自己所有的观察和思考,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声音都纳入了动画纪录片,作为我最终的作品。我希望通过这部记录片,解构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及不同的利益方(资金、股东、校友、国家)对教育现状的塑造,从而引发思考,推动变革。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我在DKU尝试了很多课程,涵盖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这样的跨学科体验让我真实地感受到,只有从多方面去了解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规律,才能避免对社会现象浮于表面的评头论足。

高中时,知识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个被动消化的过程。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知识,也不清楚它对于我以及社会有什么作用。那时我对性别理论和女权运动一直很感兴趣,但我并不明白它们背后的社会经济政治动机,以及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到DKU之后,我才逐渐了解到性别问题如何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审视性别的二元论,看到人们在打破性别的分界线后能够以互相尊重的方式共存于现今社会。DKU帮助我理解了一些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形成的过程以及存在的意义,并鼓励我主动去探索和形成自己的观点。

大学四年,Kaley Clements教授对我影响很大,和他交谈经常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他是我的毕业作品导师、生活督导和朋友,不仅在艺术创作和研究上给予了我实用的指导,也改变了很多我对生活的思考。他让我意识到人的一生可以与墨守成规作出抗争,我们需要保持自身的清醒,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生活的点滴。



Q: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我觉得媒体艺术专业适合于每一个渴求探索如何将自己的思考以图像或是文字传达出来的同学。我从小就很喜欢列奥纳多·达·芬奇,欣赏他不拘泥于绘画,同时也在通过解剖、观察万千事物的行进轨迹、设计机器和建筑去了解生活和人性。他是一个行走着的观察者,而DKU则为了这样的观察者提供了一个足够丰富、充满灵感的环境,让我们可以摆脱学科的局限,真正贴近事物的生息。

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研究、艺术和社团活动中。在昆杜的四年里,我和哈萨克斯坦室友一同举办辩论社,参与昆山人文研究,尝试创业并和伙伴建立了WeSquare咨询公司,同时也积极在电影放映会上担任翻译的职务。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也让我成为了DKU成长的亲历者。DKU还是一片崭新的、时刻上演无限可能的净土,希望大家为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在这里自由绽放。



贝荣琪

学生故事

贝荣琪

她说理想贵在纯粹,在自定轨迹上安然前行


 

毕业高中: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斩获Offer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信息科学硕士(半奖)
  • 卡内基梅隆大学娱乐科技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教育科技硕士
  • 华盛顿大学人本设计与工程硕士
  • 香港科技大学跨学科研究硕士(全奖)

Q: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定专业之前,我其实探索了很多不同的学科。大一上学期上了李明教授的数据科学入门课,对计算机编程和算法有了初步了解,感觉还挺适合自己的。后来下学期又上了Kaley Clements教授和Miguel Rojas教授的人文艺术学科课程,发现课上的学习内容也是我喜欢且擅长的。经过一番纠结,我最终选定了数据科学这个专业,希望能在本科阶段打好数理基础。

不过受到DKU所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所启发,数据科学“万金油”的属性也让我开始思考并寻找科技与艺术设计相交叉的可能性。我发现的确有不少研究生项目聚焦于此,所以从大二开始,我便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也很幸运碰见了有相关经验的导师们(Vivian Xu教授,Benjamin Bacon教授以及佟馨教授),并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步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规划。

 

Q: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我计划前往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攻读信息科学硕士,探索研究用户在健康、医疗或教育场景中的问题,并尝试提供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硕士毕业之后,我计划继续攻读这个方向的博士学位,积累更多服务于用户的项目经验。

 

Q:开拓视野的课堂实践?

得益于通识博雅教育体系,我大三在上专业课的同时,还选修了媒体与艺术专业Vivian Xu教授和Benjamin Bacon教授的一系列课程。之前在数据科学专业课上所学习到的编程技巧都主要用于机器学习或数据分析,而这些同样用到编程的计算设计课程刷新了我的认识。我看到了编程的创意化应用,不仅可以创作搭建出视觉观赏性强的画面和模型,还可以实现基于传感器和相机捕捉的游戏交互。

当时作为课上作业,我设计了一系列体感运动小游戏,让用户从不同寻常的界面去玩一些经典游戏,如马里奥吃金币、打地鼠等。其中打地鼠的小游戏需要用户挥舞一个瑜伽球控制“锤子”,摄像头会通过识别瑜伽球来判断其位置。我设计的初衷源于疫情期间隔离宅家,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空间里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适当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这套程序虽然简单,但相比于市面上流行的体感游戏成本更低,只需要一个几十块钱的瑜伽球就可以实现,而且作为创新,还可以尝试增加球体的重量,负重健身。后来,在佟馨教授的帮助下,我也以此为题发表了论文,并在游戏交互领域的权威会议上分享了研究成果。

 

Q:印象深刻的科研经历?

大三暑假,在佟馨教授的指导下,我与校外的同学一起为孤独症儿童设计了一款协作性游戏。这款游戏无需专业治疗专家的辅助,在iPad平板电脑上就可以玩。规则也非常简单,需要二人通过配合进行传接球及对障碍物的击打,丢球次数越少、完成速度越快得分就越高。随着关卡的递进,两位玩家还需要协调配合使用“超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协作的游戏机制,激发小朋友们进行语言交流,同时增进他们对彼此的关注。这些都是孤独症儿童相对欠缺的能力,希望在游戏过程中能帮助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当然,游戏在零交流的情况下也可以顺利进行,因为我们想在进行引导的同时保留游戏本身的快乐,尊重小朋友们自己的意愿。

游戏做好后,我们去了青岛的一所特教学校进行测试,请了大约40位小朋友来做游戏测试,从而验证游戏的有效性,并撰写学术论文。我记得玩到最后一天的时候,有两位家长反馈说她们的孩子在游戏外的娱乐场景说了之前从未说过的话,用类似“你来负责这个,我来负责那个”的句式表达出分工安排。家长们也很震惊,没想到在短时间内就能听到孩子们尝试运用新的词汇和语句。

这算是我第一次正式且深入去接触一个特定的群体,并利用所学知识尝试游戏化应用设计,切实服务于这个群体,以促进他们行为上正向的改变。整个过程对我来说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目前,我们也在完善学术论文,希望之后能发表相关的研究成果。

 

Q:科研过程中的成长收获?

我非常感谢佟馨教授,她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不只是在科研方面,更是在未来的规划上。在认识佟馨教授之前,我对人机交互的了解很片面,是她第一次把“人本设计”(Human-Centered Design)这个概念介绍给了我,并给予我丰富的科研机会,在实际项目中真正去理解并实践这个概念;也是她让我有了动力和确信在学术道路上继续钻研,坚持去做纯粹从用户角度出发、与实际应用场景强相关的研究项目。佟馨教授让我明白,好设计不能光凭臆想,一定要基于对使用对象充分的了解。我们需要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去理清用户的需求,不断通过测试去验证并改善设计的有效性和易用性。

 

Q:创意十足的标志性成果?

本着对创新交互体验设计的兴趣,我和另外一位媒体与艺术专业的同学一起设计了一张科普米文化(Rice Culture)的互动式餐桌,作为我们的Signature Work(标志性成果项目)。前期做调研时,我们发现米虽然是很常见的一种食材,但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都很有限,比如产地、种类、形态、烹饪方法等。通过内嵌的传感器和屏幕,用户在用餐时可以通过做出特定的手势与屏幕上的米粒进行互动,比如做翻炒手势时可以看到米粒的旋转和空气受热导致的米粒轮廓的扭曲。屏幕上的交互动画聚焦于一粒米的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细腻的展现方式,让用户享受与米进行交流的过程,同时增进对这种食材本身的了解。

 

Q:大学四年间有哪些成长?

高中毕业时我对未来的规划并不清晰,再加上DKU的同学们都非常优秀,所以刚入学的时候压力还挺大的。后来慢慢摸索出自己喜欢的方向,就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科技和设计相结合的可能性,包括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去互联网大厂尝试相关的实习,以及和教授一起完成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如今回想起来,整个过程其实还挺曲折的,但成长也是巨大的。感谢DKU让我看到了交叉与创新的可能性,也要感谢导师们一路上的陪伴与支持,还要感谢自己的勇气和执着。现在的我心态上不再会轻易地被大环境和身边人所影响,能够更加自信地在自己的轨迹上安然行进。这就是我在DKU收获的最好的礼物。

 

Q: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 不要固步自封,大胆地去尝试一些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课程,从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灵感。
  • 不要急于求成,先打好基础,创意的广度和深度会随之进步,你能贡献的也就越来越多。
  • 同学之间不必竞争而要互助,未来之广阔足以容纳千百种优秀。

 

 

Elementor #3701

学生故事

李一和妈妈

家长感言

人生最大的幸运就是有无限的可能

文 | 2023届北京本科生李一和妈妈:向莉

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望子成龙”,中国的父母亲们总是希望能够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为人父母,也不能免俗,对自己的孩子总是会多几分要求和期望,作为“后浪”能够超越“前浪“。只不过时代变了,作为大时代洪流中的小个体,对成功和幸福的定义也发生了转变,有了很大不同。

曾经有人说过,当今的中国人是史上最幸福的一代人,是最幸运的中国人,深以为然。这是因为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能够见到更宽阔的世界,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再在生而为人的时候就只能去走一条被限定好的路。于是,成功和幸福就有了很多的定义。

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会思考过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这样的目标会导引我们将孩子引导到不同的方向,小学、中学、大学、工作的选择都不外如此。

大学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我们看来,大学之大不在于建筑物,不在于背景和铭牌有多么响亮。而在于是否有能力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和幸福”的人。所以对于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大学,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能帮助他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一个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人,这一点应该是可以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能够实现的。这也是所有大学都非常擅长的工作。

其次,能帮助他保持对人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爱好和乐趣,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着乐趣和各种不可能。不断有突破自己通关的快乐。

 

第三,能够帮助他对社会运行机制有深刻的了解和熟悉,并能够自适应的人。这需要通过不同文化理念和背景的人不断合作和撞击、相互学习、锻炼和总结而成,变成一个能够拥有正直人品,对这个世界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的人。


最后,还应该能够帮助他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能够支撑自己走到梦想之地。这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健康的习惯。你看,对大学的要求是不是很高?

liyihe

如果您对大学的要求和和这些相似,那么,在可选择的范围内,昆山杜克大学可能是首选。因为她会提供给孩子的恰恰是一种无限的可能性。无论是她的不同文化和国家背景的同学、精英式的小班教学、通识博雅的基础性课程、不同国家的交换学习、精心编制和经过检验的课程体系安排、大量的实操性的科研和项目、为继续国外深造打好基础的统一互认的学分和学位制、对应小众学生的大量资源提供、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知识传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还不能成为一个自己希望成为的人,问题就应该在自己的身上多思考了。

当然,大家都还会有一些顾虑,纠结于去解一道没有答案的难题:排名重要、口碑重要、地理位置重要、师资重要、学费重要、硬件环境重要、工作去向重要……对这样的一道题目,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同,无所谓对错。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确自己的目的,遵循它的引导,一切都会顺其自然,至少,我们的答案是昆杜。

李一和与妈妈合影

Alberto Najarro

学生故事

Alberto Najarro

那个放弃哈佛的海岛男孩

上午的 CHINESE 101 基础课刚刚结束,Alberto Najarro 捧着自己的堂测卷子发呆,他又一次搞混了“黄”和“棠”的上半部分。今年是他学中文的第三年,可写起汉字还是惯常的“意识流”,上下左右仰仗灵感,哪里不稳就补上“丿”或“丶”。

从九月入学到现在,Alberto 已经在中国昆山杜克大学(以下简称 DKU)生活了三个月。他说这里一切都很完美,课程,食物,住宿,娱乐……除了中文 —— 他发现高中学了两年多的中文是“假”的。“我的中文老师不教汉字,只教拼音。到中国才知道,只有小孩才用拼音。”于是他开始像小孩一样用画图的方式学写汉字。平均一天两小时的学习让他已经能写简短的中文作文,虽然“黄”和“棠”的部首区分目前还是难了一些。

Alberto 的出生地萨尔瓦多位于中美洲北部,南邻太平洋。21,393 平方公里的国土加上 640 万的人口,使他成了中美洲面积最小却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上帝给了萨尔瓦多天堂的模样。热带气候,茂密森林,火山岛屿,高原湖泊,海滨浴场,海产随手可捞,挑剔的海龟也常在这里产卵。此外,他还保留着一千年前玛雅文明的遗迹。

马路上,汽车和摩托彼此挨着,行人在机动车和步行道间来回穿梭,摊贩推着小车向路人兜售 Pupusas (当地特色芝士玉米饼),填满鱼虾的沙拉,和一种叫 Frescos 的果汁混合汽水。

可“天堂”不是萨尔瓦多的全貌,“罪恶之城”是他的另一个称呼 —— 这里是全世界谋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1年,首都圣萨尔多区的谋杀率达到顶峰,平均每天凶杀案达 15 起,罪犯多到监狱塞不下。

夜晚降临,黑帮出没。他们骑上摩托,掏出刀枪,暗杀与火拼轮番上演。黑帮成员习惯把帮派符号纹满全身以示区分,比如“MS13”代表黑帮 Mara Salvatrucha(野蛮萨尔瓦多人),“18”则代表 Barrio 18(18 街黑帮)。

他们犯罪的理由通常包括毒品,高利贷,抢劫,强奸,走私,人口贩卖……以及,获得名声 —— 新成员会因正中头骨而一战成名,老成员则凭此获得帮内晋升。

Alberto 记忆中与黑帮有四次过密的交集。第一次发生在他八岁生日当天。家中办派对,饮料不够,外婆和妈妈开车去买。通常二十分钟往返时间足够,那天用了她们五个小时,因为半途遭遇黑帮。“她们被丢在高速上,汽车,手机,以及身上值钱的东西全被抢走,在路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去警局报案,然后回家。我一直问爸爸,妈妈和外婆去哪儿了。他当时已经接到电话,可仍佯装镇定,告诉我没事。或许是觉得黑帮的阴影对一个八岁的孩子来说过于沉重了。”

Alberto 自己在高中时也有过一次差点丢掉性命的经历。临近考试,他请叔叔帮忙辅导数学,在叔叔家待到凌晨三点。因为上课要用的书还在家,他没有留下过夜,而是径直开车回家。出门没多久,左右两边的巷子各窜出一个摩托车手,向 Alberto 的车子紧逼。“那是两个壮汉,那两辆摩托发出的轰鸣是我这辈子听过最可怕的声音。我不敢回头,只觉得眼泪在往外溅,它们很坏事,我几乎看不清路。” Alberto 往家相反的方向开,回家会令他的家人也陷入危险。

他飞踩油门,冲入一处停车场,下车后逃往旁边仍在营业的快餐店 Denny’s,躲进最里间厕所。三十分钟过去,确定没被追上后,他才去取车,结果被眼前景象惊呆 —— 因为开太快,他的车轮胎爆炸了,散出刺鼻的橡胶味。

他的恐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驱散不尽,那晚的记忆非常具体,就像街上的灰尘,路边白色的房子,还有楼梯间的霉菌气味一样具体。这件事过去数月他才告诉母亲,母亲听后哭了很久。

“我爱萨尔瓦多,这里生活着我最爱的亲人和朋友。他们认真工作,努力生活,怀抱信念,总是把微笑挂在脸上。但我知道,这里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憎恶,然后去改变。”

哈佛梦

于“改变”,Alberto 并不是说说而已。和许多国家一样,萨尔瓦多给予十八岁以上公民参与政治的权利。Alberto 在脸书上给那位关注公民事务的议员 S 留言:我崇拜您很久了,非常认同您的政治意见。萨尔瓦多的议员都喜欢折中的方案,他们不愿惹事,尤其当事情牵扯到黑帮。即使是最惨不忍睹的事故,也唤不起他们的关注。他们很少干涉,只在一旁看,让我们自生自灭。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您和同僚公开辩论,痛斥警察失职的样子太酷了。我是一名刚过完十八岁生日的高中生,很想在即将到来的暑假为您工作。

他很快就收到了 S 的回复,以及期待已久的暑期实习 Offer。他开始参与议案讨论,还直接参与了一项饮用水安全议案的起草。

“这么年轻就参与政治,大家都觉得我疯了。我觉得自己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唐·吉诃德》里的老骑士。”《唐·吉诃德》是 Alberto 最喜欢的书,他喜欢阿隆索那“近乎愚蠢的理想主义——无论他人怎么看,他都要做自己相信的事。”
理想主义者往往具有极强的同理心。他高中时参加过一次洲际作文比赛,他的文章主题是“暴力和他的旁观者”。
“旁观者是暴力的帮凶。他们用冷漠助长施暴者的肆无忌惮,将受害者钉上耻辱柱。因为人数众多,他们的责任被分散,每个人都自认无辜。”他看了大量纪录片,纪实文学,听了很多遍 Lady Gaga 的《Til it happens to you》,揣摩一场场暴力事件中的全部参与者心理,随后以受害者身份用第一人称进行讲述。因为过分投入,Alberto 甚至一度陷入抑郁。

他在截止日的最后两小时完成了这篇文章。奖项结果公布当天,他的短信爆炸了 —— 全是对他获得一等奖的祝贺。评委称赞他在文中展现了极强的感知他人苦难的能力,以及试图唤起社会改变的道德勇气。

显然哈佛的招生官也被 Alberto 的经历打动,向他发去 Offer。

哈佛是 Alberto 自小以来的“梦想学校”。那时的他幻想考上哈佛,获得整个社区的称赞,登上萨尔瓦多有影响力的媒体头条,去纽约看百老汇,去洛杉矶看湖人,去波士顿看太阳跌入查尔斯湖。

可现在,这些想象完全褪色了。他发现那些自己曾经无比在乎的事,一下变得轻飘飘的。哈佛梦像一块强力胶,黏合了 Alberto 前十八年的人生,他因此没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早早放弃读书,做点小生意,又或开始工作,甚至加入黑帮。可然后呢?他和当年那个要用征服哈佛证明自己的男孩已经不是一个人了。

“我享受着一流的教育,而萨尔瓦多的许多人仍活在无止境的威胁之中。我得到了额外的眷顾,这也给了我去改变的责任。”他想从大学获得的,正是带来变革的力量。

“那封进入我邮箱的 DKU 招生邮件改变了一切。看到学校的介绍后,我非常惊讶,没有比这儿更符合我对理想大学想象的地方了。博雅教育,全球意识,而且作为第一届本科生,我将有机会去真正地塑造这所大学。”Alberto 想做拓者,正如他一直想做青年人参与政治的先驱,推进家乡萨尔瓦多变革的发生一样。

“当我告诉我的家人,老师,和朋友我要去中国读大学,他们并不惊讶,因为我喜欢中国文化。可当我告诉他们我要申请去做 DKU 的第一届本科生,他们有些反应不过来。‘你不是已经考上哈佛了吗?’‘去做实验品,你确定?’‘你究竟是从哪儿听说这所学校的?’他们此前对 DKU 一无所知,对学校倡导的创新型通识博雅教育也完全陌生。很感谢开明的父母,他们信任我,尊重我做出的任何选择。哈佛,未来研究生可以再申请,这次,我想试试另一条路!”

申请季结束,他如愿获得了 DKU 的录取,一同而来的还有几所美国和墨西哥名校的通知书。他很快将选项筛选到只剩哈佛和 DKU。面对这个或许是十八年来最重要的选择,Alberto 并没有因一见钟情而直奔昆山,他花了很多时间考虑。

“我和这里的人交流,在网上浏览一切能找到的信息,甚至尝试阅读中文。后来我确定了什么是最重要的。A++ 不等于有意义的生活。我或许可以从哈佛得到更普世价值的‘成功’,但 DKU 能给我的亲手画出理想大学模样的参与感,让我‘愚蠢’的理想主义继续生根的泥土,是任何其它大学都无法给予的。”

中餐是一个可以让 Alberto 滔滔不绝的话题。没有国际生惯常遭遇的水土不服,他喜欢红烧肉,花椒,和煎饼。他还在昆山市中心的商场 -1 楼找到了一家重庆私房面馆 —— 五块钱一碗的小面让他吃出了麻辣鲜香四味口感,并因此欲罢不能。

“在萨尔瓦多的时候,我们一家每周都会去吃至少一次中国菜。来了之后发现,那也是‘假’的。拼音至少有小孩在用,但左宗棠鸡连小孩都不会吃。没想到我的中国胃是被一碗小面打开的。”

他总结了一份《外国学生中国生存指南》。比如即便会说中文,也不要过分暴露。当他和同学用中文交谈,他总是眉头轻蹙,脑袋侧向一边,露出费力倾听的表情。“这样人们就会对你更有耐心,更宽容。”至于购物,他的经验是,“除非特别有钱,不然别去商场。网上有你想要的一切”。他很快上手了中国的电商网站,“双十一”用一半的价格买到了过冬的羽绒服。

“当然最重要的是,和不同背景的同学谈论各自国家时要保持尊重和开放,不要让无知演变为偏见。比如萨尔瓦多的历史书在讲到二战时,很少提到中国。据我所知不少其它国家的历史书也是这样。那些没作更多了解的人会觉得中国并未进行积极的抗争,也没遭受太大的伤害。如果表现出这样的傲慢态度,会非常伤人。”

首批入读 DKU 的 259 名本科生来自 27 个国家。

多样性与全球化是这里最吸引 Alberto 的地方, 可也让他经历了一次低谷。Alberto 有着拉丁美洲国家人惯有的热情,他爱交朋友,总是会对每一张新面孔作自我介绍。可他的热情没能换来同等的回馈,他发现自己很难像交到完全敞开心扉的朋友,他们之间总有无形的距离。

Alberto 想知道为什么,找来几位朋友聊天,沟通结果让他意外。“他们觉得我和所有人交往,和所有人交往的人是不需要亲密朋友的。”

孤独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很严重,但 Alberto 擅长解决问题,因为他从不害怕寻求帮助。“我和自己高中最好的朋友

打了电话,她说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我们拉丁美洲人的热情,甚至会误解我们不够真诚。不要为了别人的态度改变自己,总会有人欣赏这样的你。”

聊了一宿后他豁然开朗,又变回了快乐的 Alberto。他就是有这样将大事化小的能力,或许因为经历过比这严重得多的事,像是被黑帮追击,还有那场大病。初中即将毕业那年,他突然病倒。肺部功能受损,医生查不出病因无法对症下药,他的病情越发严重,甚至一到夜晚就难以呼吸。

当医生的姑妈阅读大量医学文献后终于和同事们一起确定了病毒类型,将他从那头拉了回来。“那段时间一睁眼就能看到

许多爱我的人陪在身边,我被爱裹紧。爱给了我勇气,除了生死,别的都不是大事。况且总得有些上上下下,否则 DKU 的生活就完美得太不真实了。”

Alberto 如今在图书馆和学生事务办公室做学生兼职,还加入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做实习研究员,认识了一众想为学校贡献更多的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正在筹备成立一个学生智库,希望从学生的角度为学校建设提供建议。

无论什么时候遇见,Alberto 都总是在笑,晴朗得让人忍不住好奇,这个男孩究竟遇上了什么好事。如果你真的去问,他会回答:D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