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本科教育

核心课程

昆山杜克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师生有机会拥有一些共同的知识和经历,确保“学生之间没有谁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达成这种共同经历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公共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

公共核心课程

昆山杜克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师生有机会拥有一些共同的知识和经历,确保“学生之间没有谁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语出自美国知名学者安德鲁·戴尔班科)。达成这种共同经历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公共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着眼于让每位学生都做好参与讨论重大问题、应对关键挑战和重要事宜的准备。这些课程将要求学生充分吸收并融合人文、科学知识,包括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价值观、现实本质以及人性本质的文化思想传统。

这些知识既是应对挑战的方式,也是理解挑战的本质以及应对挑战的前提。公共核心课程还会在学生学习的前三年为非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关于听、说、写方面的常规指导和针对性练习。

学生将每年学习一门公共核心课程,依次学完以下三门,从而逐渐延伸和加强其共同体验和沟通能力。这三门公共核心课程分别是:

• 中国与世界

关注历史上以及当代中国与其他地区在商贸、人文、学术和科学等领域的交流。

• 科学、技术和健康的全球挑战

关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重大进展,以及能源、水和资源管理的挑战,并教授对科学论断进行批判性评估的策略。

• 伦理、公民与人生自省

研究传统亚洲和西方理念,探索对道德修养、民主与精英管理、以及多元性与统一性的当代分析。

语言课程

作为一所位于中国的国际大学,所有学生将至少能够使用中文进行日常对话。由于多数课程将用英文教学,因此学生熟练使用英文进行学术活动的能力同样重要。新生入学前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入学后将会学习相应的语言课程。除中英文外,昆山杜克大学也会开设不同等级的其他语言课程,从而满足希望学习其他语言或发展已有语言技能的学生的需求。

专业课程

专业领域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开展各领域深入学习所需的重要知识和技能。每套专业领域基础课程还会就该领域的沟通技巧提供专项辅导,指导学生实践。 跨学科学习的特征就是让学生横跨多个传统学科的特色课程路径。这些不同的学习领域内容广泛,鼓励学生敏学好问,融会贯通。 学生也会对某一学科进行深入学习,掌握某一传统学科的研究工具和学习方法,从而为其今后攻读研究生项目或其他深造计划奠定基础。

选修课程

公共核心课程涵盖的内容已经非常广泛。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横向扩展,充分利用所有可选的选修课;也可以纵向挖掘,专攻与所学领域相关的选修课。学生需在其所在专业领域外的剩下两个领域中各选一门课程。(人文领域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一门自然科学领域课程和一门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一门的社会科学课程和一门人文领域课程;而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生必须选修至少一门人文领域课程和一门自然科学课程。)

海外学习

昆山杜克大学本科生在大三的时候均有机会去海外进行学习交流。在美国杜克大学全球教育办公室的合作支持下,昆山杜克海外学习交流办公室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前往美国、中国、及其它国家的交流学习机会。

标志性成果和体验式教育

通过美国院校联盟所命名的“标志性成果”,昆山杜克大学的毕业生将获得在课堂内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经验。“标志性成果”鼓励学生寻求将课程、研究以及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巧妙结合,创造出新知识和新产品。从大二开始,学生将与导师合作,探寻自己想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或课题,并制定“标志性成果路径”。该路径包括课程以及一个或多个课外体验。“标志性成果路径”最晚在大二学年年底或大三学年年初之前制定。学生最后通过写作的方式阐述已创造出的标志性成果产物以及路径设计背后的探索理念,并存入电子档案。标志性成果项目将产生至少一个标志性产物。该产物应富有学术性或创造性,并融合了a)老师指导下的某种形式的学术研究,以及b)一项或多项课外体验式学习内容(例如实习、实践、基于社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其他社会公益项目)。学生将使用电子档案展示和阐述其项目和相关的学习成果。

中国文化与国情课程

• 中华人文精神与制度(必修课)

讲授和探讨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与中国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形态及其变化。课程主题将紧扣人文精神与社会制度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使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哲学精神、道德理性、政治制度及其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领会中国文化的反思精神、学习精神、包容精神与日新不已的精神,并由此而揭示中国社会制度变革的内在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普世性与独特性。

• 中国社会变迁(必修课)

课程回顾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在近代从沉沦到重新屹立于世界的历史,帮助学生以较长远的眼光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明了其变化趋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当今中国珍视独立自主同时大力对外开放的由来。 在本课程教学中,将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历史典籍和相关史著,并在师生之间进行讨论,使学生具体了解并思考以下问题: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在古代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过怎样的贡献;自世界地理大发现及欧洲展开工业革命以后,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潮流怎样体现出来,其根源何在;鸦片战争以后110年间,中华民族怎样饱经内忧外患而蒙受种种苦难,同时为摆脱厄运而不懈奋斗、历尽曲折艰辛探求民族复兴之路,此间中国社会的结构、制度、观念、经济、文教等发生了哪些巨大变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