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仪

无意撞开昆杜的大门

学生故事

李亭仪

无意撞开昆杜的大门

我进入昆杜经历像是在无意中收到的礼物,在一次又一次在道路岔口的选择,巧妙地让我迈向了这所学校。

得知昆杜招生的消息是偶然划过学姐转发的一篇推送。昆山杜克大学招本科生了?我还有个学姐在?几年前便听说过美国顶尖名校杜克大学来中国办学了,这么好的机会可惜只给了研究生,模糊的记忆里这事儿也就翻篇了。没想到机会就这样突然出现,惊喜与意外的背后是对一条未知路的好奇和内心说不出的感慨。我从小就读于国际学校,朋友们大多也都陆续出国了,但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一所中国传统高中,心中总留有一丝遗憾,如今这样一个机会又能让我弯道绕回来,在家门口读美本,看到这条推送时,不心动是不可能的。

litingyi

 

回到家,我一整晚都泡在学校官网:强大的师资力量,跨学科交融的专业设置,通识博雅教育,首页上划过的每一篇介绍、每一位教授、学生的故事都令我心动不已。“我想考昆杜。”那时距离报名截止只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又正巧碰上春考忙碌的时候,但跟自己讲定了想试试便不再有多余的顾虑,每天挤出点时间,就这样申报了。

 

说来也觉得惭愧,一直到校园日当天,我才觉得我有亲自去了解昆山杜克大学。那天父母把我丢在门口便走了。闲暇的时间,同学三三两两讨论学校,也有人在向父母背自我介绍,我什么都没准备,也无结伴来的朋友。不过我想这也没关系,我在寻找适合我的学校,DKU也一定在寻找适合它的人。把我真实的样子展现给DKU,便能知道我是不是他们要找的人。现在有机会一个人安静,不如让我亲自“体会”校园,或许胜过所有宣传。我独自在校园里晃悠,走过一间间教室和共用空间,阅读陈列的排排展板和走廊里的图画,看着简洁大气的教学楼发呆,几乎是逛遍校园里能走的所有地方。尽管我知道这只是表面上的了解,但DKU自由大气的氛围让我觉得非常舒服。

 

高考也没有出现大波折,出分当晚便收到了昆山杜克大学和上海985高校招生老师电话。在这里我会说我选择昆山杜克因为它的教育模式给了我们探索不同领域、发现自我的机会;我喜欢挑战未知,与昆杜这所新学校一起书写未来。确实如此,不过开学后迎接我的是远远超出预期的高压挑战。

自由教会我管理

大学一切靠自己,在昆杜更是这样,没有辅导员拍拍,没有家长拍拍,没有准备好的课表,没有人告诉你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一切信息都藏在邮件和官网。学习生活的自由度是极大的,因而更需要加强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

 

litingyi_group

很多人都说读大学轻松,但在昆山杜克大学,课业、讨论、实践让我感到在每一门课程上付出的时间都是充实且有收获的。在第二学期我选了中国与世界和物理这两门课,面对扑面而来的阅读资料和每两周一篇的实验报告,我常常忙到凌晨,抬眼望去到处都能看到在肝reading的朋友。我逼着自己按照列出的清单一项项绝不拖拉的完成任务,和室友两个人一起相互监督,每次约好读完多少页才能休息。但光每天打卡的程度是远不及的,因为要规划的远不止是学习生活、兴趣爱好这些,而是这一段时间,我有什么目标,大学里我想做什么。重心从读好书,变成如何提升自我,当我开始思考这些时候,着实是迷茫、焦虑的。

 

优越的师生比和教育资源提供了“五彩斑斓“的平台给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孩子。每周都有无数的讲座、课外活动、社团……一开始我很兴奋,刚开学的几周,我去过各种活动,也听了无数讲座,但逐渐我发现,过多的选择也会让我无措,也意识到在时间管理之上,自我管理是一门必修课。

在这里发现自己

优秀的环境促使人进步,在昆杜让我深有体会。这所“精致”的大学提供给我们很多实践、学生工作、实习、参与组织各个项目的机会。在开学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很多朋友开始做研究助理、助教等等。坦白说,刚入学时我什么也没想过,我不会编程,也不怎么接触宣传方面的编辑,更不擅长写文稿,这里却又是人才济济,我总想着那么多大佬,就这几个名额,能轮上我么?每次看到各类招聘信息上列举的条件就开始打退堂鼓,简历也迟迟未写,每当听说谁谁又有了工作,只能投去艳羡的目光:好厉害啊。

 

直到第一学期快结束,我才第一次投了简历,报名了学生中心准备新成立的学生活动组织Campus Activity Board。学生事务处的助理院长Damian,在面试的最后和我说:“不用害怕去尝试。我在你身上看到了特殊的地方,你自己没有看到,希望以后你可以慢慢发现。“或许只是一句鼓励我的话,但昆山杜克的确给了我们一个可以无所顾虑地尝试的平台。我不需要现在就出类拔萃,但我可以在这些经历中不断学习,因为成长就是这样慢慢积累的过程。简历总是从空白开始,而在这里第一步可以早早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