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感言
让儿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 | 2022届北京本科生刘一点家长
昆山杜克大学能够帮助我们继续护持一个强大自我,仅此一点就已经让我们非常满意。
大学去哪儿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我们选择昆山杜克最大的考虑是,这里符合儿子对向往大学的想象,也是我们的梦想——不是希望儿子赚更多钱,又或光宗耀祖,而是成长为一个健康真实的人。
这个梦想很早就有,从荣升父母开始。
更确切地说,自从意识到自己没有一个正常的自我。
这也许是自我过于渺小,被压制的结果;又或是自我过分强大,被宠爱的结果。邓公曾说,要反对左倾,也要防止右倾,偏离正轨,都是病态人格。缺乏真实自我是个什么样子呢?啰嗦几万字不一定面面俱到,况且太多心理学家都有更好论述。但可以简单概括一下,那就是:当发现外物并不能带来真心快乐时,就意味着这个自我是可疑的。外物,无论是他人,还是物质,快乐总是暂时的,它只是掩盖了永恒的悲伤。
我们这一代受到了太多的束缚和制约,家庭、学校、社会,近些年又多了一个朋友圈。但根源还在家庭,原生家庭不爱或者太爱,质量太低,一定就会毁掉一个原本真实自然正常的自我。
也曾羡慕人家的财富,也曾嫉妒过人家的成就。然而,最羡慕的其实是人家的自然真实的人格。一个人坐在海底捞吃火锅,吃罢也不发朋友圈。怎么咱就做不到?
更羡慕人家父母的正常人格。父亲宽容,民主平等。母亲有原则有底线,大事不糊涂,小事有耐心。圈定投胎的标准,给十个亿也不换。最厉害的当属吴承恩,他对各种外在束缚和制约之害的感受肯定比我还强烈,干脆不要父母,天地所生,丁点儿束缚都没有,这才有了天赋异禀、潜能无限的孙悟空。
很庆幸意识到了这个关键,更庆幸一直在尽量改正自己的错误。来自原生家庭的错误里也有积极因子,正因为自己的自我被严重束缚和扭曲,所以自己当了父母之后,才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可怕。于是,养育儿子,更多心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议题: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儿子一路快乐成长,直到面临高考。之前的网上申请,预备和寄送各种材料,都是儿子在妈妈协助下完成的。昆杜的校园日活动,是妈妈陪着儿子一起去的。我对昆山杜克大学的了解,仅限于网络可见的一些资料。但是,最终确定,即便分数够得上国内一流大学,即便没有拿到昆杜的奖学金,我们仍然选择她。好吧,我们省却了所有焦虑,轻松迎接高考。
八月十三日,开学送儿子报到,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校园,亲身经历这所新大学。两天时间里,我跟学校的教职工有过短暂但非常愉快的聊天,开学典礼时见到了校长和教授,在校园里溜达时迎面走来的人都会对我报以微笑和点头。细节最真实,人的内在气质会显现在脸上。看着这样的师资和环境,我们知道选择是对的。大学不是大楼,是大师。大师不是头衔,是领路人,引导和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下来的“迎新周 (Orientation Week)”,未曾亲历,从昆杜官方宣传、家长们的朋友圈和孩子们的分享中看了大概。昆杜总是能让我联想到《窗边的小豆豆》中记载的一次运动会。小豆豆发现,无论在哪个比赛项目,即便全校同学都参加的项目,无论大家如何拼尽全力,可最后的冠军,总是个子最矮,四肢最短的高桥同学。小豆豆知道,这是校长小林宗作特意的安排,他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再不起眼的孩子,也有他独特的优势和长处——这也是我们对一所大学的最大期待。
我们并不奢望一所大学能够在本质上改变孩子,这是强人所难。我们的希望是,这所大学能够帮助我们继续让孩子保有一个正常的人格,继续完善和强大他的真实自我。所谓好的学校,是锦上添花,我们不能强求人家雪中送炭。
关键是儿子喜欢啊。之前,说起是第一届本科生,可能会有各种这个那个之类吧啦吧啦吧啦。儿子说:我的想法倒相反,我倒想试试第一届。
接下来的选课,上课,作业,各种挑战,我们不操心具体,更不担心焦虑。有自我的人,一定会做出最佳选择,一定会自主学习。因为他有强大的自知和能动力量。他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和感受,就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不是正确与否,而是最适合自己。即便贵为他的父母,越来越发现,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儿子。更没有资格否认他的真实感受,替他做主。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我们习惯倾听,尽量不做评价。见面第一句往往是: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儿?从前他放学回来必须要一口气说完今天经历的所有事情,不听还不行。而现在越说越少,开心的事儿也不说了。这是好事儿,说明儿子越长大,越自足,完整,统一,独立承担的事情也越多。
当爹当娘的得随时调整自己的爱之策略,总结说:再多控制一些爱之欲望,儿子的自我就会越来越强大。
儿子进入昆杜已经三个月,自从入学以来,我们只操心了三件事儿。第一件,开学报到带物品。我跟儿子说,分享一个经验,你列个清单,想起什么就写下来。我觉得这比替孩子收拾物品,也比一件一件随时想起来告诉他都好。果然,该带的都带了,无一遗漏。
第二件,还没入学,几个同学商量着已经搞起了一个公号:昆山杜克2022学生成长日记。开学前已经发布了几篇,我心想,不管文章写成什么样儿,哪怕写成了垃圾,写成了杀马特,也是个大好事儿。之后儿子开学忙起来,公号更新速度明显慢了。思量几次,我觉得还是跟儿子聊聊比较好。趁着国庆节回家,我们父子俩恳谈了一次。
我说,首先,不管你们创立公号的目的为何,如今已经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一个途径。所以,要站在这个高度看待你们的公号。第二,目前只是少数人写作和编辑,大家功课一多,更新就慢。况且,有些校园活动不是每人都参与,不参加自然就写不出。所以,应该加强策划和组织。关键是,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向上向好的内驱力。缺乏的就是一个恰当的对接方式。同学们各自展示自己的优势,同学间形成良性竞争,这是最好的成长环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第三个事儿,在儿子的公号里看到了对学校的吐槽,对学校一些设施和服务的吐槽。学校不完美,有些问题当然该指出。但批评人人都会,缺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及更重要的,包容差异的能力——不符合自己标准的,不能简单认定就是错。你们是昆杜发展的重要一员,“不止于批评”才显出真正的主人翁意识。
估摸着儿子的确遭遇了瓶颈,我会主动提出建议。这是责任,也是权利。但我无权强迫他将我的话当作唯一标准答案,接受不接受建议是他的权利。
其他的,我觉得都是不算事儿的事儿。日常联系,儿子说恋爱了,好,恭喜儿子,有好女孩儿欣赏你。我们希望分享你们恋爱的快乐和美好。儿子有时候觉得压力大,比如课程紧张,作业多,得熬夜,我和太太就回一句“儿子你的确感觉很辛苦”,“儿子你感觉很累很困是吧?”接纳他的情绪,这就够了。因为儿子也知道,终究得自己面对。经验表明,放大焦虑,也不是儿子的需求。反复追问,过度保护,再有不如意的孩子就不愿意跟咱说了。
他当然会犯错。这是成长,是一个有责任意识的自我逐渐强大起来的必经之路。借用赫拉克利特的话,“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我稍作演绎,成长就是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事实上,很多事情表明,儿子自己的选择恰好就是最适合他。根本不能用好或不好评判。很多时候会忍不住想,儿子你真的命好啊。再想想,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但我更觉得,因为他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相信自己,这才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有了真实的自我,就连毛病和缺点也显得那么自然。反而是我们这些苛求完美的,总是极力掩饰错漏疏忽,让人看见倒像是故意犯坏了。
如此,越来越放手更多。此前的太多经历也表明,放手,原来双方都如此轻松。再深思,之前的太多焦虑和爱,其实都是自私,说着是为了儿子,其实是为了自己,希望自己的期待在儿子身上都能实现。
儿子未来如何?我就想,如果他觉得做个泥瓦匠最有价值感,每天都真心快乐。我就每天给他擦瓦刀,擦得铮明瓦亮。每次路过他砌的墙,我都要留影,分享儿子的成就。
如果他想做个大学者,天天在家思考,我就天天给他做饭,只要有我吃的,他就不会饿着。我最多伺候他一年,因为一年时间足够一个心智正常的人想明白自己是不是霍金了。再说,用一年时间想明白了以后数十年自己的选择,值。
金庸先生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离开”。这肯定是一个有清晰自我的人生。没有自我的,看着他人活,活给他人看,根本就不知道该闹什么,闹得对不对。于是东施效颦一通便离开,真谓可怜的人生。
有没有足够强大的真实自我,从这条标准看,儿子比我们更接近我们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相似度更高。所以,在儿子面前,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谦恭,尊重人家的选择。而我们受到的束缚和制约远远大于他们,也就没有建立独立完整清晰的健康自我。悲哀的是,很多时候,那些自以为是真正自我做出的选择,却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真实的自我选择。
有太多太多我们不敢相信的“感谢”,但我们依旧相信儿子。如果连我们都不相信他,他怎么相信自己,并建立起自我?最终不还是得活在别人的评价中?我倾向于相信所有的年轻生命。一个生命,自带风采,从小就有自我,一生都如自然,这应该是父母给予一个生命最好的礼物。
生命的意义?父母的责任?我个人觉得父母的使命就是:高质量地延续宇宙中这个奇特的物种。如此,希望儿子成为什么人,首先自己就得成为什么人,尽量。希望孩子接受民主平等自由公正的教育并成为践行这些理念的人,自己就得跟孩子讲民主,讲平等。多看到差异,少评价是非。儿子的选择?只要坚守基本的底线,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不违背公序良俗,他的选择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们尊重就是。
想起禅宗两位大佬的两个偈子,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嗯,我觉得两人说得都特别对。神秀说的就是我们这些老一辈父母,被束缚和制约太多,然后又习惯自加杠杆,直至不堪重负,还得一层一层做减法,扒皮一样疼。慧能说的就是儿子吧,至少希望是如此。本来就是纯纯然然来到世间,没有任何束缚和制约。不加束缚就是慈悲的加持,自我会越来越强大。所以,我跟儿子说,如果你觉察父母的爱有毒,就坚决切割开。
一直感恩儿子的到来,也感谢我们自己,尽量维护了儿子的真实自我。他就像一面镜子,是我们的明镜台,照出我们的尘埃。好吧,一家人不客气,你在发展自我,我们在寻找自我,这就是共同成长。
儿子,我们和你一起感谢昆山杜克,她正让你的自我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