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走出舒适圈
依稀记得初中的时候,我走在上海的街头,遇到外国友人向我问路,紧张地连一个单词都蹦不出来,两个人在路边的尴尬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我第一次失败的跨文化交流经历,也会是最后一次。
昆山杜克大学提供的全英文浸入式的学术环境,使得我能够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成为同学,结交为朋友。如此开放包容的环境下,我慢慢地,自然而然融入到不同的圈子中去,用渐渐流利的英文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职员和学生交流,话题能从兴趣爱好一直聊到时事政治,这样的变化是我以前难以想象的。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一年生活中,我通过课堂、社团、项目经历以及实地调查等诸多形式努力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这些经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学校创新中心所举办的“教育x创新”论坛,那一次我有幸结识到了来自PEER毅恒挚友的刘泓先生,他对于县城教育的创新型理念是我之前从未领略到的,会后我也有幸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曾经的我对于教育话题总会敬而远之,避之不谈,可这次偶然的邂逅却让我对教育,尤其是县城教育以及教育公平的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为这样一个偌大的话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年8月我也随同刘泓先生前往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为其两周的教育活动,真真正正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在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里,每一次机会、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启发,在不知不觉中迈出自己的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