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语

努力成为一名
“有根的世界公民”

学生故事

吴天语

努力成为一名“有根的世界公民”

第一次接触到“世界公民”一词是在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一次演讲之中,他谈到,“作为千禧一代的我们,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应对这些挑战不仅仅需要依靠单个人的目标和使命感,更需要创造一个每个人都有使命感的世界,从本土的社群做起,建立起一个连接的世界。”这番话在我的心里悄悄埋下了一颗种子,直到我遇到了昆山杜克大学。

自觉走出舒适圈

依稀记得初中的时候,我走在上海的街头,遇到外国友人向我问路,紧张地连一个单词都蹦不出来,两个人在路边的尴尬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是我第一次失败的跨文化交流经历,也会是最后一次。

 

昆山杜克大学提供的全英文浸入式的学术环境,使得我能够与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成为同学,结交为朋友。如此开放包容的环境下,我慢慢地,自然而然融入到不同的圈子中去,用渐渐流利的英文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职员和学生交流,话题能从兴趣爱好一直聊到时事政治,这样的变化是我以前难以想象的。

 

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一年生活中,我通过课堂、社团、项目经历以及实地调查等诸多形式努力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在这些经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学校创新中心所举办的“教育x创新”论坛,那一次我有幸结识到了来自PEER毅恒挚友的刘泓先生,他对于县城教育的创新型理念是我之前从未领略到的,会后我也有幸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曾经的我对于教育话题总会敬而远之,避之不谈,可这次偶然的邂逅却让我对教育,尤其是县城教育以及教育公平的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验为这样一个偌大的话题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年8月我也随同刘泓先生前往了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开展为其两周的教育活动,真真正正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

 

在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里,每一次机会、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启发,在不知不觉中迈出自己的舒适圈。

学会重新审视自己

还记得第一个小学期我选修了一门创意写作课(WOC 190:创意写作),讲师是耶鲁大学毕业的Austin Woerner(温侯廷)教授。当时选择这门课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即提高我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可是随着课堂的深入开展,我渐渐发现我所收获到的远远不止这些。这堂课的标题叫做Creative Writing:People and Places,也就是说,写作的重心在于所描写的人物和他(她)所处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在讲师的引导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曾经的经历,并尝试抓住那些以前未曾关注过的细节,用精准的语言生动地将其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如身临其境一般。正如教授所说,他心目中期待我们的作品是specific(详细)的,能够“让读者如同躺在沙发上观看一部带来强烈共鸣的影片”。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Woerner教授时常会以追问的形式帮助我不断地挖掘出任何可能忽视的细节,一个又一个问题袭来,有的时候会让我不知所措,可最后听到他对我的回答说出“Exactly”的时候,那种感觉犹如任督二脉被打通一样神清气爽。

 

在他的指导下,我一遍又一遍地审视自己,发掘出了很多或有关文化或有关精神的生活细节,从而以小见大,将平凡的小事与看似晦涩深奥的文化现象有机结合,形成一篇完整的2000余字的文章。而有心的Woerner教授也会将我和同学们的文章收录下来,并在今年装订出版,我相信这会是我在努力成为“有根的世界公民”这条路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作品了。

学会批判性思考

昆山杜克大学的课程设计非常符合我这样一个对很多学科领域都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在这里的第一年里,我以自己的兴趣为导向,探索了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经济、心理、历史、人文等各领域的课程,深切感受到跨学科学习对我成长发展的裨益。wutianyu_01

 

虽然作为一名理科(Natural Science)学生,我喜欢徜徉在数学符号以及数据驱动的世界中,但我也渐渐享受阅读历史学文献的乐趣。在大一学生必修的通识课China in the World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如此“痛并快乐着”的经历。每周我要花上约十多小时去完成上百页的阅读任务,并在学校的Sakai网站上发表自己对于一些问题的见解与思考。在阅读这些文献的过程中,我真真切切地学会了运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过去的历史,学会通过比较既得论据的真实性,以更加学术化的角度重构了自己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每周我还会去我的小组讨论课教授Kolleen Guy的Office Hour(办公室时间),和她交流自己对于这些阅读材料的看法。与此同时,她也经常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我交流她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立场。虽然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只能够通过小小的电脑屏幕进行远程交流,但这些却一步步促使我向成为一名“有根的世界公民”的方向前进。

China_in_the_world
China in the World课程荣誉证书

正如昆山杜克大学前校长刘经南院士所说,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既要求学生的思想根植于本民族文化,也应当拥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意识,从而做到用世界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所以我很感谢五位教授对于China in the World 这门通识核心课的设计,不仅让我大胆的进行批判性思考,还引导我用论文和Presentation(展示)的方式展现自己的进步。

 

昆山杜克大学给我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在家门口接受纯正美式教育的机会,更是一段其他学校不能提供的,帮助我成为我理想中的具有“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的历练。感谢与你的相遇,愿未来三年我们继续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