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泽森

一个理科生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学生故事

庄泽森

一个理科生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我虽然是个典型的理科生,但就学习时长而言,“音乐”与我有着不解之缘。更多时候,是音乐一直陪伴着我。小学的时候我跟大多数孩子一样学了钢琴,但没学多久就乏于练习荒废了;初中时跟随一个俄罗斯的老师学习了两三年手风琴;高二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学习了美声,坚持地最久,虽然大学以后不再从师,但依旧每天练习。7岁到现在21岁,音乐也算陪伴了我14年光阴。但浑浑噩噩学了十几年,直到进入DKU之后我才意识到,不论是自己价值观、交友观的塑造,还是性格的转变,大都与音乐相关。

01   我与DKU的缘分

高中的时候一直是个内向的人,以至于后来大学同学谈起高中生活,我大多是听的那个人。高中时自以为为功利而接触音乐的我,并没能意识到那些细小的萌芽,能伴着我一起成长,葱郁葳蕤。高二的时候,为了报考高水平艺术特长生,去学了美声而高三下学期我又顺利参加了清华大学的特长生招生考试。可能也在声乐这方面小有天赋,两个月后拿到了清华大学60分的降分。但高考状态不佳,以几分的差距落榜,却有幸迈入了DKU的大门。得知被DKU录取之后,心里一开始是喜忧参半的。选择DKU算是场赌博,它既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世界的大门,而多元、开放、自由的环境也对不善社交的我提出了难题。一方面想着新环境可以扭转自己的内向性格,一方面又害怕去这么做。挺别扭的。

 

奇妙的是,从进入DKU的第一周开始运气一直不错。由于Talent Show的缘故,在Orientation Week的时候就有幸加入了合唱团。当时DKU的合唱团还只是个十几人的小团体,大家因对音乐的热爱抱团在一起,我也乐在其中;而一年以来,我们参加也举办了DKU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在不但有了任课老师,还与学校爱乐乐团一起,和友校进行了梦幻联动。作为合唱团成长的亲历者,这段因“臭味相投”而共同成长的经历让我逐渐融入了DKU的大家庭中,感受着来自朋友和老师的温暖。

奇妙的是,从进入DKU的第一周开始运气一直不错。由于Talent Show的缘故,在Orientation Week的时候就有幸加入了合唱团。当时DKU的合唱团还只是个十几人的小团体,大家因对音乐的热爱抱团在一起,我也乐在其中;而一年以来,我们参加也举办了DKU大大小小的活动,现在不但有了任课老师,还与学校爱乐乐团一起,和友校进行了梦幻联动。作为合唱团成长的亲历者,这段因“臭味相投”而共同成长的经历让我逐渐融入了DKU的大家庭中,感受着来自朋友和老师的温暖。

当时音乐在我生活中的分量并没有那么重,更多扮演的是一个学习生活的调剂者以及社交桥梁的角色。大一的生活并没有那么繁忙,多数时间里我需要应付的只有课内事务,压力相对也并没有那么大。在大一的工作日里,对于社交恐惧症的我来说,最经常交往的人对仅有两种。一是邻居——但只有方圆两个房间内的同学比较熟悉;二还是邻居,不过是课上的同桌——但也只有方圆两个座位内的同学比较熟悉。能聊的东西不多,主要还是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琐事。每周五的合唱团排练帮助我打开了自己的社交之路。每周五合唱团的大家都会聚在Game Room里一起排练,在练完每周安排的歌曲之后,我们还会花大把的时间留下来一起交流自己喜欢的歌手和歌曲,其乐融融。

02  在DKU,我慢慢走出了社交恐惧

到了大二以后,大学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对我来说,大二体验到的压力相较于大一而言简直翻天覆地。我申请了创新中心的Student Worker,也加入了教授的一些研究项目,同时还要面对比大一少但是硬核得多的专业课程。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负面情绪亟需一个发泄的出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杨凯歌。凯歌比我小一届,和我一样喜欢前苏联的歌曲艺术。我和凯歌商量着一起录制一些器乐的合奏上传到B站和朋友圈。于是我在2021年初决定重新开始练习手风琴。我拜托家里人把已经覆满灰尘的手风琴寄到了学校,每隔两三天抽出时间就会约凯歌一起练习。凯歌的乐器是巴拉莱卡琴,是一种源自俄罗斯民间的弦乐器。在如此繁忙的学习压力下抽出时间排练器乐,虽然累,但能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快乐。学习往往是一个长线投资,无数日夜的辛劳耕耘可能在几年之后才能显现其价值。器乐合奏的快乐之一在于能够让我得到立竿见影的回报。且不谈与好友一起练习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事情,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上,看到播放量蹭蹭上涨,和网友对我们演奏的夸赞,都能感受到一种由衷的快乐。巴拉莱卡琴和手风琴都是在国内十分冷门的乐器。即便水平一般,演奏冷门乐器依旧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成就感,成为令我十分自豪的技能。

 

开始录制器乐合奏作品后,明显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紧凑。虽然繁忙不减,但明显感觉到自己从压力中释放出来。以前每天茶余饭后的焦虑削减了不少,不再去忧虑自己前途未卜,而是去回味当下的快乐、搞艺术的快乐。这个爱好给我带来的另一个改变在于社交习惯。直到大一,我一直自认为是个严重的社交恐惧者。我会在生人面前支支吾吾,很难在众人面前抛头露面、展现自己。但自从开始往互联网上传视频,我能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这种性格有所改善。我不再如此畏惧出现在镜头面前,不再害怕展现自己的形象,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表演自己的才艺,哪怕它可能不是那么完美。这种性格的改变让我受益颇多。在经历几次合唱团的演出和合奏作品的发布后,主动接触我的人变得多了起来,我的朋友圈也一度扩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成为了茶余饭后谈资的一部分,我也不在是别人眼中那个自闭的人了。

自从加入了DKU大家庭,接触到了真正的大学生活,也一直在思考学习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在大学以前的学习与现在不同,总有明确的Guideline(标准),总有人指挥我应该往哪走,应该去做什么。现在感觉身处一个完全自主的环境,一不小心就会迷失目标。自从将音乐融入生活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变得明朗了起来。以前觉得,追求高等教育,仅仅是为了更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高的社会地位,成为所谓的“人上人”。现在想来,所谓的高学历,薪资丰厚的工作,只不过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垫脚石。对我来说,未来生活的重点可能并不是那份待遇优渥的工作本身,而是工作结束后那段与朋友们一起奏起音乐的时光。诚然这样的生活需要不菲的物质支撑,而这对我来说可能就是现在学习生活的终极追求。说不定在四十年以后,我会抛开一切工作,享受全职音乐人的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