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一水

她说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努力成为最会玩的数学家

学生故事

孙一水

她说要学会与自己和解,努力成为最会玩的数学家


 

毕业高中:山东省实验中学

本科专业: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

斩获Offer

  • 剑桥大学应用数学硕士
  • 牛津大学统计学硕士
  • 芝加哥大学应用数学硕士
  • 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计算硕士
  • 圣母大学直博(全奖)

Q: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因为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也能与许多学科融合。其实大二定专业的时候,我曾一度在数学与数据科学之间纠结。在咨询了很多教授之后,也考虑到我未来有读博的想法,我还是选择了数学。我认为在本科阶段打下一个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数学专业以后的选择机会很多。学数学本身也是一件很酷且很有挑战的事情,让我想要尝试去突破自己。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自高中起,剑桥大学就是我的白月光,所以我很庆幸过去四年在DKU的积累能让我实现与剑桥的双向奔赴。我计划前往剑桥大学攻读Part III应用数学方向的硕士。这是全球最古老、最顶尖、也最难的数学项目,我希望借此机会打下更加坚实的数学基础,并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

 

Q: 独具特色的学习体验?

我在学校的自主学习经历对我帮助很大,这也是DKU比较有特色的一个项目,分为课程导向(Independent Study)和研究导向(Research Independent Study)。学生可以从兴趣出发,在征求教授同意后选定某一个分支学科或研究课题为学习目标,由学校批准后便可开展自主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我个人就有过三段自主学习经历,它的灵活之处就在于我可以和教授自行商定学习时间以及具体的评分标准。整个学习过程也是由学生来主导,比如我和其他两位大四的同学一起在学习的泛函分析。教授帮我们定好教材后,每周会分派一位同学来主讲一个章节,并带领大家讨论,教授也会一同参与,在必要时予以补充或指正。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因为要想给大家讲明白,我自己首先就要吃透所有的知识点,并要学习如何去组织语言、把控课堂的节奏。再加上学习的内容本身就是我自己觉得很有价值的,我就更有动力去钻研,并在此过程中成长为一个更加善于独立思考、逻辑清晰、谈吐自信的学习者。

 

Q: 受益良多的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我一共有三段科研经历。我从大一刚入学就坚定地想做科研,开始积极地联系教授寻找机会。很幸运在大一下学期参与了DKU Data+X项目,在高嵩教授和李昕教授的指导下利用Python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空气污染机理及主要污染物影响。非常感谢两位教授引领我正式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大二时,我有幸结识了徐士鑫教授,他是我本科学术生涯中的“贵人”。从大二暑假开始到现在,我都在和徐教授一起做项目,主要利用常微分方程(ODE)构建数学模型,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这种细胞内细胞器与细胞外空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许多研究的主题,因为它们的功能障碍与许多代谢性疾病有关,如肥胖、中风和偏头痛。为了了解这些活动背后的生物学和病理机制,我们通过数学模型和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结果可视化。去年暑假,我们在徐教授组织的学术会议上分享了学术成果,目前也在合作撰写论文。

除此以外,我在大三暑假还参与了DKU组织的暑期研究学者项目(Summer Research Scholar)。在徐霄乾教授的指导下,我与另一名同学一起利用偏微分方程(PDE)模型,研究了信息素对酵母细胞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中 rho-GTPase 酶浓度的影响,并撰写了学术报告。 

 

Q: 科研期间的成长收获?

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完整的科研流程有了清晰的认知:从一开始确定研究选题,然后阅读大量文献了解前人的研究方法和发现,分析其优点与不足并从中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再去建模调参,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真实的实验数据,从而验证结果的准确性。这中间的每一个步骤我都反复摸索过,综合能力获得了很大提升。

在和教授交流的过程中,我也深深被他们时刻旺盛的求知欲与学习动力所折服。两位教授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书,他们总是积极阅读、参与学术会议、还组织研讨班,鼓动学生一起养成主动学习、内化知识的习惯。从他们身上,我真正看到了何为业精于勤,活到老学到老。

对待科研问题,他们也是一贯地严谨审慎,入木三分。我可能会满足于偶尔误打误撞中得出的正确答案,但教授们会刨根问底,直到弄清楚具体的过程。这种对真理的追求与敬畏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我也希望自己今后能像教授们一样,一直保持勤思敏学的状态。

 

Q: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大学四年,我一共参加过三次数学建模比赛,很幸运每次都能小有成就。第一次是在大二,我带领团队参加了2020 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当时其实就想感受一下比赛的流程,为大三参赛做准备,没想到却取得了荣誉奖(Honorable Mention)的称号。

同年,我拉上了两个学数据科学的朋友,又向国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发起了冲击,最终取得了本科组国家二等奖提名以及江苏省一等奖 (全国前 5%) 的好成绩。2021年,我再次与两位学数据科学的朋友组队参赛,并在五天四夜的奋战后,荣获特等奖提名 (Finalist,全球前 1%) 的优异成绩,也为DKU创造了一个记录。

竞赛之余,从大二起,我便在学术资源中心担任统计学的同辈辅导员(Peer Tutor),到现在已经累计帮助了超过100名学生,使其明确课程重点内容,学会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成为独立的自主学习者。去年10月份,我还获得了美国大学阅读与学习协会(CRLA)国际导师培训项目认证(ITTPC)。

我非常享受辅导同辈的过程,不仅因为它可以帮助我复习和梳理之前学过的内容,更因为它促进了我与学弟学妹之间的交流。我们不仅仅是辅导与被辅导的关系,更是朋友。有好几次在晚上7至9点辅导,会有体贴的学弟学妹怕我没有吃饭给我带三明治和咖啡,真的十分感动!最有成就感的时刻便是去看学弟学妹们留的辅导日志,大家给我的反馈都很积极,觉得和我交流很有帮助也很愉快。我也非常荣幸地获得了DKU 2021杰出同辈辅导员的称号。


 

Q: 大学四年之间的成长?

大二下学期刚好赶上疫情在家上网课,同时又刚选定专业,一学期排了四节高级别的数学专业课,难度系数直线上升。当时我对满绩点有着近乎疯狂的追求,无法接受成绩单上出现除了A/A+以外的成绩,所以就拼命学,平均睡眠可能一天也就四五个小时。但即使这样,还是经常会有不明白的点和不会做的题,期中考试发挥也很不好。那段时间一度陷入自我怀疑,每天都哭,感觉天都塌了。

所幸有家人、朋友和教授们的支持与陪伴。很多人开导我,我自己也开始反思学习的意义。后来我也慢慢想明白了,成绩真的不是一切,活着也不是为了拿满绩。我开始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多的新鲜事物上,考了驾照,学了街舞,开始健身,还去了互联网公司实习,感觉整个人的状态焕然一新。

现在的我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不再会对成绩过分苛求而迷失自我,可以从容地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也乐于开发新的兴趣爱好,不断丰富、平衡自己的生活。希望未来我可以成为最会玩的数学家!

 

Q: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不要因为害怕数学难就不敢去尝试,但也不要仅仅因为别人说学数学很有用就逼迫自己去学数学。不要过于功利,只注重GPA,更多要去享受学习的过程。I might be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stop walking. 学习虽然很重要,但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青春很美好,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多花时间出去走走,体验生活,学好的同时也要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