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良好的英文基础和对欧美文化的接触让我对国外的教育模式十分向往,然而高昂的学费以及遥远的路程让出国留学的路变得遥不可及。对于我来说,国内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对自身的精准定位和对分数的最大化利用。我的父母和我在明确了我的学科优势和性格的情况下,早在高三一开始就将目光投向了中外合作大学。中外合作大学的全英文授课方式和通识博雅的教育理念一是符合我的英语学科优势,二是符合我兴趣广泛,热爱探索的性格特点。我的父母和我主要还是按照师资力量和教学实力的标准来确定目标。其中,常年被多所机构评为全美前十的杜克大学和在中国稳居前十的武汉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获得了全家人的一致认可,最终我选择同时申请包括昆杜在内的两所学校。
在提交完所有申请材料,完成多邻国测试后,我还没有特别明确自己未来的道路:到底是选择国内传统高校,还是坚持中外合作大学的方向?之后发生的两件事坚定了我选择昆杜的决心。在收到入围通知后不久,昆杜向我抛来了全额奖学金的橄榄枝,意味着我如果最终能进入昆杜学习,家中的经济负担能减轻不少。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本从昆山邮寄到常州的《缘起昆杜》和一张本科招办院长李含果博士亲手写的明信片。收到《缘起昆杜》的当天晚上,我一口气看完了所有的学生故事。放弃哈佛的海岛男孩Alberto,高中放弃保送曹绮桐学姐…他们的优秀经历和对校园生活的精彩描述让我对昆杜产生了无比的向往。夹在《缘起昆杜》里的是一张李院长手写的明信片。李院长在明信片的第二行上祝我“ace the exams!(拿下所有的考试)”李院长的话不仅激励了我,更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我能被一所大学如此重视。我将那张明信片插进笔袋里,在我高三备考剩下的时间中,每当我遭遇低谷我都会抬头看一眼那张明信片上的话语,告诉自己,昆杜在那里等着我,现在到我奋力奔跑与它相遇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