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宏翊

他说身为世界公民,兼听则明合力共赢

学生故事

邹宏翊

他说身为世界公民,兼听则明合力共赢


 

毕业高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本科专业:国际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商业管理学硕士
  • 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分析与教育政策分析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硕士
  • 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硕士
  • 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政策与数据分析硕士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一直很关注社会议题,也渴望将“让世界变得更好”的美好愿景诉诸于实践,所以在传统社会语境中高热的经济类学科便成为了我入校后的重点探索方向。

在大一修习的全球性挑战通识课程上,我们被要求脱离单一学科的框架,整合多元学科知识,为具体的全球性挑战提供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方案。我选择了从公共健康的角度入手,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赞比亚及邻近地区提供基于公共健康服务的减贫路径依赖,并与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二类机构合作提交了政策备忘录提案。这个课题让我意识到,在全球性舞台上,无论公营私营,每一个个体都有机会和能力做出积极的改变。

紧接着,在 Ashton Merck 博士的公共政策 101 课程中,我们扮演了公共领域中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并在教授设置的不同情境中深度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这奠定了我对于公共政策这一领域的极大热忱,并开始好奇公共政策能够在不同的社会语境和问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受一系列课堂和实践经历所启发,我逐渐理解了David Easton博士对于公共政策的价值诠释,即公共政策的实质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 “杠杆”,在社会中撬动相关社会性资源,并引导资源集中化地流向需要的地方,从而实现规模上的质变。

对于公共政策社会功能的厘定催生了我将社会议题置于公共政策的框架中寻找解决方案的想法,从而确定了接下来细分的学习方向。很感谢DKU以跨学科、与时俱进的课堂拓宽我的认识,助我如愿找到实践美好愿景、推动社会变革的精准切入点。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我计划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在毕业后从事战略咨询的相关工作,为政府、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战略优化和解决方案。长远来看,我希望未来能作为咨询顾问,进入国际金融组织,比如世界银行集团 (WBG)、国际金融公司 (IFC) 或者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IMF) 工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Q: 受益良多的实习经历?

过去四年间,实习占据了我课外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因为这是快速走出“象牙塔”,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有所产出的最佳途径之一。为了尽可能丰富自己的见识,为未来做准备,我在公营和私营机构都进行了实习,包括国内政府机构、中金公司、德勤管理咨询、波士顿咨询、罗兰贝格管理咨询、领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联合国学术影响力组织。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的实习经历。我担任咨询助理参与了多家美国企业的品牌管理方案制定以及合资项目的可行性测评,从中锻炼了行业研究、背景调查、估值建模等多元维度的能力。 而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DKU所培养的许多软技能在职场中凸显了其作用。跨学科思维、结构化分析、快速学习、多任务处理,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皆发挥其效用,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拓宽了我的社交网络,也为我赢得了专家和同事的认可。

 

Q: 趣味横生的跨文化体验?

2020 年 12 月,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新春晚会 (China- CEEC Spring Festival Gala) 在华举办,我和DKU的几位同学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

我有幸成为了北马其顿驻华大使 Elizabeta Gjorgjieva 女士以及北马其顿政务参赞 Vsena Andreevska 女士的随行翻译,在活动过程中向她们介绍中国文化,也从她们口中窥见了异国文化的魅力。在交谈中,Andreevska参赞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临行前还特意跟我说道:“你是一个优秀的中国年轻人,充满着热情和温暖,中国带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她的这番话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跨文化交流的价值,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做“有民族文化之根的世界公民”的使命感。这个大学生涯中的小彩蛋也是促使我投身国际事务治理,走向多元文化社区的重要动力之一。 

2022年,我和DKU另11名学生一起成为了中国大陆首批,也是唯一一批联合国千禧年学者 (Millennium Fellows)。我有幸出任校园理事,负责与其他国家千禧年学者的对接事宜。全球140个国家3万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30个国家的学生代表齐聚线上,一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目标所带来的挑战与可行方案。这是一场跨文化交流的盛宴,让我尤为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类作为共同体所能贡献出的智慧,也更加坚定了我走向国际的发展方向。 于是,从牛津学者论坛到杜克中美峰会,从联合国学术影响GAC到亚洲GCED发展委员会,我也在通过持续性的跨文化实践履行着对我自己的承诺。

 

Q: 精彩纷呈的领导力实践?

大二,我成功地申请成为了一名Resident Assistant (宿舍生活助理),致力于为所在楼层的同学们创造一个温馨且充满归属感的生活空间。某一次期末考试前,我们举办了一场IKEBANA (插花艺术) 主题活动,准备了数十种干花/配草素材以及火漆等装饰性材料,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依据自己的审美偏好制作插花作品。插花艺术的“美”是没有固定范式的,正如多元的文化与成长背景。我们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大家释放独特的个人风格,学习了解、欣赏彼此之间的差异。

除了插花,我还和其他RA一起策划了许多有意思的社区活动,包括新生沙龙、沙画创作等手工DIY活动,以及义卖市场、跨文化筵席等融合多元文化的活动,还有帮助大家缓解压力和科普教育性的活动。只要大家愿意走出房间,住宿生活绝对不会无聊。在设计活动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我也在学习尊重个体差异、维护身心健康、促进社区成长。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昆山杜克创新而无以复制的课堂是让我爱上她的重要理由之一。我们的课堂可以在草坪上,也可以在湖边。你可能会看到五六个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的学生和教授围坐在湖心亭旁,边喝着咖啡边探讨福利经济学;你也可能会看到教授和学生在学术楼的礼堂里,扮演地方政府和NGO (非政府组织) 进行政策辩论。这都是昆山杜克的课堂,是无法用任何范式去定义的课堂。

我在这里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这正是因为学校将每一位学生视作了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并予以了最高程度的尊重。在公共政策101的课堂上,我们可以享受Ashton Merck博士亲自设计的模拟政策游戏,并获得她亲手制作的奖品;在政治经济302的课堂上,Zhaojin Zeng博士会因为我们上课的时间过早而贴心地带来咖啡和早餐;学术英语结课后,Kevin Sprague教授邀请了所有学生去吃地道的江南火锅;在公共政策309的课堂上,Fangsheng Zhu博士为无法到场的学生单独开设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也只有在DKU这样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我能够收到Nikolas Kirby博士在感恩节当天给学生的祝福,Jason Todd教授在课后主动提供的助我完善研究项目的建议,Jaehee Choi博士基于自身经历的职业规划经验分享……

太多的细节支撑起了我对于这座乌托邦式校园的爱, 像梦一样却真实的存在。

 

Q: 形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

我喜欢用“水”的意象来描述我在DKU四年的阶段性变化:

大一为“池”,因为曾对自己设限。

大二为“涧”,因为意识到所处之地,四周皆为高山。

大三为“渊”,因为明确方向,流连于专业的沟谷纵横之间。

大四为“澜”,因为步履以往,可以独当一面,跋履山川。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疫情的阴霾已经在逐渐消散,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有限的四年时光中尽力拓宽自己的边界,尽情体验多元的文化、接纳新鲜的观点,敢于在国际语境中掌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受光于庭户见一堂, 受光于天下而照四方”。作为一名世界公民,在能力范围内推动一些正向改变即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