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璇

她说成长在于从被动到主动,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学生故事

王美璇

她说成长在于从被动到主动,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毕业高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本科专业:媒体与艺术(艺术史)

斩获Offer

  • 玛氏(中国)箭牌综合管理培训生
  • 路易威登(中国)管理培训生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高中时的我是理科生,在传统高校很难选到人文方面的专业,可当时我并不想限制自己的可能性,所以DKU通识博雅的教育机制非常吸引我。另外,我高中时很喜欢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曾经作为中国大陆唯一代表团参加过海牙国际模联大会,在那里接触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龄人,体验非常好。所以在DKU能有机会体验多元文化、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也很吸引我。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直到大二下学期选专业的截止日期前,我才确认选择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史作为我的专业。当时的我觉得不能再以喜欢与否简单地判断一个专业是否适合,所以考虑了很多因素。我还选修了一些“更有前途”的专业课,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纠结之际,我从我的学业导师Kolleen Guy教授那里获得了提示。她跟我说:“当你提到其他课时,你的眼睛并不会闪星星;唯独提到艺术史课程时,你的眼睛会发光。”

这句话触动了我一下,但最终让我下定决心的是我后来的毕业设计导师、艺术史专业的负责人Jung Choi教授。从大一开始,我就和她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络。她非常清楚我喜欢什么,因此我在她的课上不能投机取巧地挑很多人研究过、容易上手的内容写,必须老老实实地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真正写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既痛苦又充满喜悦,Jung Choi教授带我探索了视觉文化、批判理论、新媒体研究等各种学术方向,而我也从中意识到艺术史专业确实处于我热情与能力的交汇点。我通过艺术史训练所收获的讲故事能力、感官灵敏度、和发散性思维也能够帮助我未来的发展。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今年夏天,我将以综合管培生的身份入职玛氏 (中国) 的箭牌事业部,主要轮岗方向为销售与市场营销。目前,我对消费品充满热情,并期待在这个领域不断深耕,用更好的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

 

Q: 视角新颖的科研经历?

DKU给予了我们丰富的学术研究机会,其中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协助Jung Choi教授研究中国新媒体艺术家的“负人类纪”艺术实践。我还通过这次机会加入了XR-Anthropocene实验室,参与了Jung Choi教授和佟欣教授关于中国XR技术应用的研究。

“负人类纪”是一个与环境话题息息相关的哲学概念。在“人类纪”的话语体系下,人类活动是影响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最大的因素,它既破坏了地球,也让人类有了“环境保护”的能力。然而,“负人类纪”试图淡化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更多让自然和技术去承担“拯救地球”的责任。这个新颖的概念在2018年才被系统化、理论化,大众对它知之甚少,而艺术作品所具有的打动人心的力量可以更生动地传播这个复杂的概念。因此,我们开始关注在中国有哪些艺术实践致力于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视角的观看方式,从而表达人类和环境的共存关系,用“关怀行动” (“practices of care”) 来代替“环保”。

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边在Choi教授的指导下研读包含熵、深度生态学、技术药理学、贡献经济等理论,一边独立通过展览、画廊、艺术媒体寻找国内符合“负人类纪”导向的艺术创作,并联系艺术家进行访谈。在理论研究方面,由于“负人类纪”的概念相对较新且小众,用传统的研究方法能搜索到的内容很少,质量也参差不齐,我一度理解起来很吃力。在寻找艺术实践方面,即使近年来环境艺术、生态艺术热度大增,但真正不落窠臼、符合“负人类纪”标准的少之又少。因此,我们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孤独: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了。

转机出现在同一时间段,我正在同步准备市场营销方向暑期实习的笔试与面试。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在我身上发生了交互:营销中“公域私域打通”的战略启发了我,我决定用更多样的方式拓展自己的信息获取渠道。除了联络知名艺术机构、院校,我还通过社交媒体和朋友介绍加入了许多艺术社群,认识了更多国内艺术领域的学生与工作者,并得到了她们的资源支持。在“人脉”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我的责任心获得了拓展,不再只是被动地完成教授的任务,而学会了更主动地思考、行动、推进项目。目前,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基本完成,也计划于今年在国际期刊上进行发表。

 

Q: 实现蜕变的实习经历?

从大二暑假开始,我在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万博宣伟公关和联合利华体验了3段不同的实习经历,从较为传统的创意策划转向了更前沿的电商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被动也主动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收获颇多。

大二时的我最喜欢的研究方向是少女研究 (Girlhood Studies)。这是青少年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其中有一个社会学概念叫作“卧室文化” (Bedroom Culture),大意是讲女孩们的个人空间被限制在卧室里,因为她们的父母会认为类似街道、演唱会这种公共空间对于女孩来说不安全,所以她们的课余活动都是一些可以在卧室里完成的,比如苦练化妆、读八卦杂志、写日记等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之所以对它产生兴趣,也是因为自己的心智状态很像躲在卧室里的小女孩,不敢面对真实世界的未知,逃避生长痛。

歪打正着,因为年轻,再加上面试时对青少年研究侃侃而谈,我得到了第一份实习机会,负责跟进产品“年轻化”的相关业务。起初,小女孩儿的心态让我在面对没有那么理想化的职场环境时感到十分内耗,最难的是跨部门沟通或者与合作方沟通的工作。我曾经害怕去竞争,因此争取不到别人的优先级,得不到配合。

所幸我所在的小团队和直线经理们都非常好,会在适当的时候推我一把。比如我的直线经理就鼓励我尝试电商活动策划相关的新任务,并支持我去学习相关知识,并参与品牌电商会员日的策划项目。因此,我“顺势而为”进入了甲方市场部的电商组,完整地跟下来一个顶级品牌的双十一电商大促,收获了非常陡峭的成长曲线。

随着实习的深入,我渐渐需要独立处理一些事情,并学会了摒弃“乖乖女”心态,直面冲突,勇敢地争取别人的支持、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营销部门,大家常常用“生孩子”、“养孩子”来比喻产品从0到1,从1到100的不同工作职责。我也跟同事开玩笑说,为了推动我的小项目顺利进行,我的脸皮厚了很多,有种“为母则刚”的感觉。

最后一段实习结束后,我被推荐了一本书,其中讲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被“满足别人的期待”所限制,争取自己的东西时会面对很大的阻碍。这些时候,“It’s fight or flight”,不是争取就是逃避每一次逃避都是在撤退到少女时期。我很庆幸我在实习中遇到了非常有魄力、有能力的女性榜样们,引领我成长为更勇敢、独立的人。

 

Q: 意义非凡的领导力实践?

2021年,我担任学生媒体中心的主编,策划并参与了首个校园文创产品——“2022年昆杜物种日历”的孵化。学生媒体中心是传播部下设的组织,我们经常与传播部负责老师开会讨论,她启发我们关注“我们特有的东西”和“别人有我们没有的东西”之间的空隙,寻找更多传播的可能性。这激发了我提出“物种日历”的策划方案,结合DKU环境友好的特色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治学文化。

在主导创作的过程中,我扮演了“承上启下”的角色,能够站在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共情各个环节的工作场景,并以更大的愿景激励参与者自我赋能。我并没有过多干涉团队成员的创作节奏,而仅仅是搭建好灵活且符合工作流的协作制度,并向大家精准沟通产品的应用场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最终,通过文字、翻译、绘图和学术审核四个团队的高效协作,我们在规定时间内以高质量完成了工作,成员们充满生命力、感染力的创作成果让所有人都感到超乎预料的惊喜。

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我对领导力理解的转折点。曾经,我认为一个leader需要亲力亲为,一切尽在掌控,但后来我发现,领导力的核心在于谦虚,在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承认“我需要你的帮助”。领导者的角色就是要帮助团队成员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Q: 形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

  • 大一:啥也不懂,心态特别开放。
  • 大二:啥都想干,随大流盲目地做事。
  • 大三:干多错多,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很难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足之处。
  • 大四:收获也多,更全面地接受自己,客观看待自己、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不要害怕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我来DKU的时候觉得自己有很多选择,后来慢慢发现这并不意味着花团锦簇、应有尽有;“选择”最终是在选择要放弃什么。这个过程会很困难,但不要因为害怕面对就丢掉为自己负责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