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欣

她说探索是故事的开始,也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学生故事

叶子欣

她说探索是故事的开始,也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毕业高中:江苏省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

本科专业:国际政治经济学(经济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管理学硕士
  • 耶鲁大学全球商业与社会管理学双学位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政策硕士
  •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商业分析硕士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商业分析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DKU作为一所全新的大学,中美顶级的高校合作、资源共享以及不断丰富完善的校园文化赋予了她蓬勃的生命力。选择DKU就意味着选择成为一名开拓者,参与学校的建设,创造自己的未来,这对于喜欢探索的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通识博雅的课程体系也很令我向往,因为它可以让才结束高三生活的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未来的学术或职业可能性。我觉得在这样充满机遇且容错率很高的环境里度过四年大学生活非常值得期待!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因为父母从商,所以我从小就有想要发展自己事业的想法。我的共感力和同理心很强,平常也比较关心社会时事,所以入校以后便结合自己的特质,选修了一些经济学的相关课程。一番探索过后,我深切感受到了这门“社会科学”的魅力:既需要一定的政治洞察,也需要社会责任感和对数字以及规律的敏感度,而这些正是我所具备的,也是与我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相契合的。因此,我便坚定了想要选择政治经济学作为专业的想法。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之后,我打算攻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M2M双学位项目,对于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本科生来说算是天花板级别的深造机会。这个项目由耶鲁大学和巴黎高等商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BC) 还有香港科技大学合办,为期两年。我第一年将在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读管理学硕士,第二年将在耶鲁大学攻读全球商业与社会管理学硕士。两年分别在不同国家的商学院学习可以接触到更丰富的学术资源,进一步拓宽我的视野和社交网络。

 

Q: 成果突出的科研经历?

从大二开始,我便有幸加入了DKU环境研究中心张俊杰教授的研究团队。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CCICED) 绿色金融专项政策 (SPS) 研究小组中担任唯一的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通过相关专家以及金融机构和企业研究人员的会议记录和访谈,收集行业基础数据,寻求实证和定量支持。我也参与了《SPS绿色金融专项政策研究》中英文文稿的起草、翻译和修订工作,同时协调中外项目组专家的日常会议确保各方沟通顺畅。最终,政策研究成果顺利发表。

此后,我在张俊杰教授的团队中继续参与低碳转型研究。张教授虽然不教授本科课程,但非常鼓励本科生参与到研究中,每周的例会都会对我们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点,和他合作让我明白高质量的科研工作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原发的兴趣和持久的探索力。团队中的研究员老师们也非常耐心地指导我的日常工作,也会帮助我挖掘自身研究兴趣,锻炼独立做研究的能力。

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在持续的科研体验中获得了提升。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 的知识,更加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妇女在经济活动中的平等权利,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未来想要从事的工作方向。

 

Q: 受益良多的实习经历?

大二暑假,我通过在学校的实习信息分享社群里投递简历及电话面试,成功进入上海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进行暑期实习,实地体验咨询工作的日常。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完整且深度地参与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调研项目中,协助项目组设计并推进消费者市场调研,通过案头研究、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及店访收集市场数据,分析并输出对客户有价值的洞察。

我的领导恰好是杜克大学富卡商学院的校友,在我实习期间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尽管要求严格,但整个团队的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大家的配合也十分默契。咨询工作对逻辑思维、信息收集、沟通技巧都有锻炼,短时间内深挖一个行业并对其市场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也带给了我充足的成就感。

 

Q: 意义非凡的领导力实践?

从高中开始,我就对辩论有很强烈的兴趣,开始在全国大赛中活跃。入校之后得知DKU还未开设华语辩论社团,我当即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着手筹办。社团成立后,我的角色也有所升级:不再仅是作为辩手备赛参赛,还需要组织日常的社团活动、招募选拔新队员、和校外知名辩手合办讲座,与友校联络互相学习等。

令我们整个辩论队骄傲的是,我们在去年五月打进了领英杯全国辩论赛四强,并且获得了最佳辩手。作为参赛高校中最年轻的一支队伍,我们不仅是队员平均年龄最小,也是建队最短的。在没有指导老师,也没有职场经验的情况下,纯靠我们自己不断收集资料和讨论打磨越战越勇,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自身实力和团队合作最好的认可。

我享受辩论赛场上的纯粹,也珍惜与队友并肩作战的每一场胜利。从复旦大学的友谊赛,到强队云集的世界杯和世锦赛,再到意义深远的国际青年可持续发展创辩大会,以及横跨学生到工作者的领英杯辩论赛,我们论哲学、辩政策、推平权,着迷于洪流般的信息输入、烧脑的逻辑推演立论和现场酣畅淋漓的观点碰撞。辩论队因相同的热爱成立,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目标感和团队的归属感,而这在我看来正是领导力的体现。

除了辩论社,我也是Hugather志愿者社团的负责人之一。大二暑假在大渔湾 (学校附近的商业步行街) 逛市集的时候,碰巧来到昆山残疾人之家的摊位,桌子上摆出的都是残疾人之家的孩子们做的香囊。在和摊主攀谈间,我得知他们很希望能证明残障人士的工作也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便提出可以集合一批学校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支持。摊主欣然答应,于是我们便开始合作。社团会帮助残疾人之家做日常活动的宣传,也会在周末去陪伴孩子一起做手工等趣味活动。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DKU的学术氛围是自由包容的,教授们会鼓励学生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学校也提供充足的科研机会和支持。同时,身边的同学们都有着很强的学术追求,会不断激励自己走出舒适圈。

DKU的社交氛围非常自然舒适。我很喜欢大一刚入学时的迎新周,大家被巧妙的活动带动着,自然而然地就开始对话、交换名字。接下来的四年里,灵活的选课制度又让我们得以和不同专业、年级的同学产生交集。小而美的校园让作为学生的我们得以在此建立更为亲密的连接,凝聚成一个团结的集体。

我觉得身边的很多同学都非常优秀:有些同学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他们通常都具有很坚定的钻研精神;有些同学有很大的阅读量,涉猎也很广泛,喜欢分享自己的文字;大部分同学都很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地发声,甚至落实到行动;也有很外向的自媒体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大放异彩。在DKU,每个人都在各自的方向上发光发热,我非常幸运能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度过四年大学时光。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回看我在DKU的四年,探索是所有故事的开始,也是通往未来的钥匙。所以探索,开始!不要惧怕任何崭新的开始。无数次开始中的某几次也许会成为今后一生的追求,但即使只是三分钟热度也会是独特而有收获的经历。

“Study hard, Play hard”,不要浪费汲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任何机会,也要抓住每一次和周围的任何人或事产生联结的缘分。把DKU当做你的寻宝地和游乐场,你会有同伴、有指引、有等待、有偶遇、有困难,最终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