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笑

她说踏实做好当下,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

学生故事

刘笑

她说踏实做好当下,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


 

毕业高中: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

本科专业:媒体与艺术(艺术史)

斩获Offer

  • 耶鲁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全奖)
  • 哈佛大学东亚区域研究硕士
  • 斯坦福大学东亚研究硕士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亚洲研究硕士
  • 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硕士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主要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物质文化 (Material Culture)。DKU的通识博雅教育让我得以尝试不同领域的课程与项目,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大一时,我发现自己对欧洲古代历史及艺术十分感兴趣,因而决定要选择艺术史专业。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两大难题:一是自己缺乏欧洲的历史文化背景,很难全面深入地洞察欧洲艺术史;二是在和教授交流之后,我意识到传统的欧洲艺术史研究逐渐缺乏创新性,很难有新的产出。与此同时,我上了一些关于亚洲和中国的课程,并有幸参与到相关的科研项目中。这不仅让我对东亚历史文化有了更系统化的认知,也使我意识到自己很享受静下心来做研究的过程。

随着课程和科研的深入,我明确了艺术史和历史这两个学科的区别,后者着重研究“变化”以及导致变化的原因,这正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发现自己对古代文物和图像也非常感兴趣,尤其热衷于考察博物馆。于是,在上完中古中国史和中国古代艺术史这两节课后,我决定由欧洲艺术史转为研究中古时期的丝绸之路历史及物质文化。感谢DKU的教授们帮助我明确学术兴趣,引导我灵活调整学习方向。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之后我将去耶鲁大学跟随著名丝路学者Valerie Hansen教授进一步学习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史,希望能为这一领域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Q: 丰富多彩的科研经历?

大一下学期,我有一次在与Ben Van Overmeire教授交谈时无意间提到了我很爱看“闲书”。当时我在读史景迁 (Jonathan Spence) 教授写的《胡若望的疑问》(The Question of Hu),而Ben恰巧也十分欣赏史景迁的作品。我们就这本书展开了讨论,继而聊到了我们各自喜欢的书籍。

两个月后,Ben写邮件告诉我他在暑假打算做一个禅宗与侦探小说 (Zen and the Art of Detection) 的项目,并问我有没有兴趣担任他的研究助理,因为他记得我很喜欢读书。那时的我不清楚禅宗是什么深奥的思想,更不知道做研究是什么样的,但我很感激Ben能够给我这次机会,便决定试一试——这大概就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个科研项目。

这个项目持续了两年多,我和另一位同学的主要任务是阅读大量的侦探小说、概括小说内容,并分析其中的禅宗元素。Ben会提出问题帮助我们不断细化自己的分析,同时也会教我们如何有效地阅读与解析文本,以及如何让自己的学术写作更清晰。我们合著的论文今年即将在同行评审期刊Japan Studies Review上发表。在我之后的学术道路中,Ben一直都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给予我不断的支持与真诚的建议,对此我感到十分幸运与感激。

在确立了研究方向后,我先后参与了林蕾教授的英文学术著作翻译工作和季雯婷教授的科研项目。林教授帮助我明确了很多历史概念的意义,教会我如何撰写结构清晰的历史文章,以及如何高效地引用和分析多重类型的史料。季教授则给了我一个自主探索中古与帝制晚期中国香炉的机会,让我得以掌握物质文化的研究方法,加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两段经历都为我的毕业论文及未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新鲜且必需的养分。

除此之外,我本科阶段的科研历程也离不开实际的考察,其中很重要的两项就是撰写博物馆收藏品目录 (Museum Catalogue) 和博物馆考察。在曹业宬教授的指导下,我和我的同学一起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写了展签。这不仅提高了我的文本阅读和归纳能力,更给了我两次直接与文物对话的机会,为我做图像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曹教授还带领我们去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本来顶多一小时就能看完的展览,我们足足看了三个小时。我不再只是全盘接受博物馆给出的信息,而会更加批判地评估展现在眼前的内容:信息是否全面准确?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文物与文物之间的关联是什么?为什么某一件文物比其他的特殊?特殊在何处?随着时代的变迁,同一类物品展现出什么样的变化?

 

Q: 科研期间有什么收获?

做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学研究,是非常需要耐心和踏实的训练的。为了翻译英文著作,我需要和林教授进行一轮轮的探讨,一版版的修改,从而摸索出最优的解读和翻译方法;为了撰写展签,我需要站在梯子上一个个字地阅读《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片,几小时地坐在《桃源仙境图》前上上下下观察画中的每一处细节;为了挖掘出和我毕业论文相关的史料,我需要查阅无数敦煌文书篇目,凭肉眼努力从磨损的写卷和潦草的字迹中识别出文本内容。这些过程都是耗时且枯燥的。

我不敢说我每时每刻都热爱科研,但在踏实前行的学术道路上我诚然找到了自己的目标与生活的意义。DKU的许多位教授都在学术上给予了我宝贵的建议与帮助。感谢他们对我的包容,感谢他们的耐心指点,感谢他们一直都在。我尤其想要感谢我的导师曹业宬教授——他以严格的要求规范我学术研究的每一处细节,无时无刻给予我宝贵的建议与支持,在我身上花费了数不尽的时间和心血。

 

Q: 受益良多的领导力实践?

从大二开始,我有幸在学术资源中心 (Academic Resource Center) 担任学习辅导同伴 (Peer Tutor),主要负责大一的公共课“世界中的中国” (China in the World) 和媒体艺术相关课程。在三年的辅导过程中,我帮助同学们更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为他们答疑解惑,与他们分享学习技巧和心得。同时,我也会在媒体艺术的课堂上教大家使用相机和剪辑软件。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并见证大家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有成就感,我也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感谢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我在2020至2021年获得了“杰出学习辅导同伴奖” (Outstanding Peer Tutor)。

 

Q: 深有启发的跨文化体验?

去美国杜克学习的那个学期,我在课堂上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跨专业的冲击力与魅力。比如,在一门关于亚洲宗教与对他者认知(Asian Religions and Knowledge of the Other)的课上,我的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经历,学着不一样的专业:有来自犹太家庭的医学生,有信仰基督教的美籍华人,也有学大数据的印度同学。

因此,我们的观点往往十分多样,有些自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在他人看来可能很费解。但是正是这些观点的碰撞促使我从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吸纳不同的意见与看法。我也认识到差异在很多时候并非错误,只是一种不同的理解方式;与其以对错来评判某一观点,不如去思考其背后的视角与文化背景。借着课堂讨论,我也和许多来自不同国家、年级和专业的同学成为了朋友,和他们交流总是让我收获满满。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 认清自己: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是什么?达成目标需要做出什么努力?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不必盲目内卷,但必须尽全力。所有想要的,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 踏实当下:不念过去,不畏将来,踏踏实实的把当下的任务做好,就是对未来最好的准备。学习没有捷径,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多阅读,多思考。
  • 注重过程:成绩固然重要,但并非最重要的。与其过度纠结分数,不如重视学习过程。问自己:我可以怎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