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初高中两次美国游学的经历也让我接触到了很多新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让我期待以后能有机会长时间地、更加深入地去体验和研究。于是,我成为了2018年长沙市明德中学唯一一个申请了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生。当时的申请过程还挺孤独的,但所幸我的班主任一直非常支持我。她认定我就是一个独特的小孩,和昆山杜克的气质很契合。
当时我也有幸凭借受支教经历影响而创作的农村留守儿童小说,获得了北大培文杯全国一等奖和中南大学的青睐。是我的班主任和家人的坚定支持,让我最后选择了昆杜。如今看来,是缘分使然,双向奔赴。昆杜用它的自由与包容,激发并释放了我对教育的热爱。
Q: 为什么对公共政策感兴趣?
其实刚来DKU的时候,我只是把教育当成一个课外兴趣爱好来培养。大一大二期间,我着重探索的是社会学和经济学,后来确定了公共政策这条分支算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上公共政策101这节课的时候,刚好新冠疫情爆发, 任课教授Annemieke van den Dool就开始带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是如何应对疫情的,有哪些相关的政策出台。我当时就觉得这堂课真的非常贴近生活,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理论迁移到身边和远方正在发生的事情上。
更有趣的是,课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都可以变成自己家乡的发言人,每次见面互相报告一下最新的政策进展,然后一起分析。所以我就果断地选择了政治经济学下面的公共政策方向作为我的专业。
虽然DKU没有开设专门的教育专业,但是交叉学科和基于时事分析的课堂让我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研究教育议题的现状、社会影响与战略发展,我觉得这样的模式非常有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