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龙

学生故事

王家龙

他说向内探寻,发现人生真实且持久的幸福感


 

毕业高中: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本科专业:行为科学-心理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政治科学硕士
  • 杜克大学公共政策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硕士
  • 布朗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现如今回想起我的高中时期,我认为自己在应试教育体系中有些格格不入。我曾经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迷茫,不明白上学的意义,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总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记得高三时期曾有一项语文作业是写札记,当时老师并未对内容进行框定,而是希望看到我们对任何感兴趣事物的思考。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反思并记录下我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并开始去考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我逐渐意识到高中三年的学习不足以让我在毕业后紧接着确定大学专业,我需要更多的时间深入去探索各个学科,而昆山杜克大学 (DKU) 的通识博雅教育正是我所寻找的良策。

在进一步了解了DKU国际化教育与跨文化交流的优势后,我深深被这里的学术氛围以及校园生活所吸引,好像看到了人生的很多种可能。虽然面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还是心觉忐忑,但我最终还是鼓起勇气申请了这所在当时还未有本科毕业生的年轻大学。

如今即将毕业,我可以很负责任地确认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并且庆幸当时自己坚定地迈出了信心的一步。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大一时期,我探索了多种多样的课程,例如经济学、心理学、媒体与艺术、历史、行为科学以及统计学。在这一年的探索过程中,我感到十分满足且找到了我的兴趣学科——行为科学。我发现这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行为科学通过研究人类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帮助我们理解一系列影响人类决策的效应。例如,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描述了人们如何在风险决策中评估潜在损失和收益。该理论认为人们对损失的厌恶通常大于对同等规模收益的喜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面对潜在损失时往往更加保守。行为科学可以让我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大胆探索其他学科,并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尝试去理解众多跨学科知识。这为我后来在政治学领域的探索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帮助我在学术研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Q: 受益匪浅的科研经历?

在大二暑假,我有幸受当时的本科学院副院长Gainous教授邀请参与到了一项由他主导的暑期研究学者 (SRS) 项目中。这项研究旨在探讨波多黎各腐败问题难以解决的原因,通过分析推特上的公开沟通内容,识别波多黎各立法者在处理腐败问题时采取的沟通模式。比如,我们会着重辨别立法者是仅用“空洞话” (Cheap Talk) 在口头上承诺要对抗腐败,还是会用“言行一致话” (Committed Talk) 付诸行动。

由于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对数据的挖掘与处理,因此,并未受过专业数据科学学习的我遇到了许多挑战。在教授与两位 23 届学长学姐Mark Liu与You Wu的帮助下,我学到了许多数据科学方面的知识,包括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收集以及主题建模、情感分析在内的数据分析技巧。另外,我还有机会在项目的最后与教授一起撰写论文并修改,这对我后来的研究生申请以及本科标志性成果项目有着巨大的帮助。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带着这项研究参与了中西部政治科学协会 (Midwest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年会,以本科生的身份向其他政治学学者演示了这项成果。

通过这段研究经历,我真正意义上找到了学术兴趣点,希望能将行为科学与政治学结合,对政治交流与政治行为领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之后,我在DKU学习了中国现代政治、中国大众媒体,并在美国杜克大学学习了美国政治体制、政治交流等课程,也在其他教授的指导下参与了一些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的学术研究。这些经历加深了我对于这样一个交叉领域的认知,也为我本科阶段的标志性成果项目带来了灵感。

 

Q: 丰富多彩的领导力实践?

在DKU的四年里,我参与了很多校内的组织与社团,也解锁了很多不同的身份,其中包括住宿生活部门的办公室助理 (OA)、宿舍助理 (RA) 以及模特社的社长。

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项活动便是与模特社内管理层同学一起筹办了 2023 年春季校园模特大秀。其实加入模特社以来,我的脑海中就一直有一个想法,想让美丽的校园成为天然的T台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模特秀。要实现这个想法最重要的就是灯光和场地的协调,因此要在灯光供应商以及学校各部门间奔波,不断询问可行性,不断调整预期,最终在学校的大力帮助下将湖心亭对岸的一处木质走廊进行修缮,作为最终的大秀地点。除此之外,与其他社团的入场协调、灯光的布置、观众席的排位、对外宣传、模特的培训与排练都是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一起完成的。模特秀最终的效果远超预期,吸引了上百位学生及教职工前来观看。活动后我们也收获了众多好评。

我认为这次活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以及去达成它的意志。我心目中优秀的领袖应该懂得如何调动团队的力量去完成不同的任务,同时也要熟悉团队中每个人的优势与弱势,合理分配工作内容,使每个人的潜能都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Q: 印象深刻的杜克记忆?

在美国杜克大学学习的一学期非常充实。在学期刚开始时,由于宿舍分配问题,我并没有如愿与我的好友分在同一宿舍,而是与一位学习物理专业的杜克大学本科生分配到了一起。这位美国同学是我在杜克大学结识的第一个朋友,我们在共同生活的几个月里彼此分享生活,品尝对方的厨艺,还会在学期末的深夜一起小酌。因为他是杜克大学划艇 (rowing) 校队队员,他曾邀请我凌晨 5 点起床去参加划艇的公开训练,并在 8 点钟准时与我一同返回校园参加早八课程。这是一段于我而言非常奇妙的经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疯狂经历,例如在杜克大学主场篮球赛前的凌晨四点与朋友一起去球馆外的草坪露营排队等候进场;连续一个月的周末不在宿舍睡觉,与杜克大学户外社团的伙伴们去各种沼泽、森林露营。我还与好友深度游玩了美国的许多城市,例如自驾田纳西州的大烟山、美加边界的滑雪小镇Stowe,还有正值圣诞的纽约曼哈顿岛。

我觉得跨文化交流带给我的魅力就是可以不断接触新鲜事物,不断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发生思想碰撞,这让我始终保持着一颗探索的心,并热衷于发掘身边潜在的美好事物。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爱上DKU的理由很简单,学校赋予了每一位学生充分的自由与尊重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未来。在 DKU,我得到的最大的帮助便是这里充分的学术资源以及丰富的业余活动,让我各方面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论是从大二时期加入合唱团后参与各种演出,还是作为DKU飞盘校队的一员与校外队伍激烈比拼,在DKU,我总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并发展我的兴趣爱好。

另外,DKU 的课堂也令我印象深刻,因为在这里我真正意义上体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大班授课,每位学生在小班化的课堂中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每个人的声音都能被听到,每种观点都有机会被深入探讨,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以外,教授们的 Office hour ( 办公室辅导时间 ) 也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环节。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可以自由地与教授讨论课程内容、提出疑问或者探讨研究方向。与教授面对面的交流和辩论,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学术自由是DKU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才的基石。这不仅仅是一个理念,更是学校教学和日常运作中的实际体现。这一点对于追求高质量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学生和教授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人生并无一条预设的轨迹。相较于在迷茫之中急切地搜寻一条所谓的最佳人生路径,不如花更多时间进行向内的自我探寻。这并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它要求我们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恐惧和梦想。然而,也正是这个过程赋予了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以更加自信和从容的姿态面对生活的选择和挑战。当我们开始从内而外地构建生活而非被外界的期望所左右时,我们将会发现人生一种更加真实且持久的幸福感。

陆柯潮

学生故事

陆柯潮

他说经世致用,科研不仅是为求知更要服务于社会


 

毕业高中:台州市第一中学

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 物理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全奖)
  • 日本冲绳科学院大学物理博士 (全奖)
  • 哥伦比亚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说实话高中时的我非常迷茫,被三大问题“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啥” 深深困扰。高三时,面对一本厚厚的志愿填报书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的焦虑和备战高考的紧张让我一度觉得我的未来一片灰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真正吸引我的是昆山杜克大学 (DKU) 的通识博雅课程设置。当我得知DKU会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专业探索空间时,我就知道这是一所会尊重我的兴趣和热爱的、真正适合我的大学。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非常喜欢物理,尤其是实验物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 学科研究面广、就业问题、专业难度等等 ),物理并没有成为我的第一意向专业。但来到DKU后,通过和我的导师郑昌成教授多次交谈,我第一次走进了DKU光学实验室,了解了固体物理、光学工程和与其相关的庞大半导体、医学影像产业链,由此坚定了深耕物理的决定,并确定了半导体光学的研究方向。没想到DKU和Duke (美国杜克大学) 还为我准备了隐藏惊喜。在我去杜克学习期间,我的导师Adam Wax教授认为我的光学背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医学影像设备研发,于是将我纳入了他的生物光学成像研究团队。我的专业也由此从材料物理跨越到生物医学工程,跨学科的视野和研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本科毕业后,我将前往杜克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的博士学位,研究先进生物光学成像技术,为各种疑难杂症 ( 如奥兹海默症、结肠癌 ) 的早期诊断做出贡献。

 

Q: 成果突出的科研经历?

本科四年,我共推进了三个与半导体光学和材料科学相关的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 SCI 文章。大一暑假,我加入了郑昌成教授的光学实验室。在第一个项目中,我们利用了独特的荧光材料,在白光LED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成功利用负热淬灭效应创造出了具有卓越的光谱可调性和高显色指数的荧光转换白光LED (pc-WLEDs) 。

这个项目完结之后,我进行了短周期超晶格的研究,探究了应变、约束效应和界面质量的对超晶格材料拉曼光谱的综合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生长条件与拉曼峰之间的深刻关系。在这个项目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识别界面 (IF) 声子模式,这是表征界面质量的关键指标。

在我的第三个项目中,我深入研究了ZnO单晶中激子在双光子 (2P) 激发下的辐和过程。通过局域态集合 (LSE) 模型和创新的光谱分析技术,我们揭示了氧化锌中再吸收、光子回收、声子散射和激子 – 极化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进而解释了双光子激发下激子寿命延长的机制。

除了在郑昌成教授的实验室历练,我还有幸在Adam Wax教授领导的杜克大学BIOS实验室担任研究实习生,深入参与了光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领域的变革性研究。由于存在一些设计缺陷、机械孔径差异以及其他光学元件问题,实验室上一代光谱仪迫切需要改进升级。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能够显著降低功率损耗的OCT光谱仪上,旨在提升 OCT系统成像的质量。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光学生物光子学会议 (Optica Biophotonics Congress) 上发表。

郑昌成教授是我的光学探索引路人,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给予了无私的帮助。郑教授非常重视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让我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实验探究的通则,比如“先想,再问,最后做”,“争取把一件小事说清楚讲明白”。我还记得大一的暑假,中饭以后郑老师带着课题组在学校里散步,关心实验室成员的学习生活,让初入课题组的我感受到了和睦融洽的合作氛围,也由此产生了很强的归属感。Adam Wax教授对我博士研究方向给予了完备和前瞻的指导。在杜克实验室和课题组伙伴们一起学习、实验、emo、再学习、再实验的暑假同样令我终生难忘。我由衷地感谢两位教授对我本科四年的支持和指导,他们的教诲坚定了我对未来人生方向的选择。

 

Q: 丰富多彩的杜克经历?

在美国杜克的学期,我在学习之余也参与了各种有意思的活动,达成了我想要的WorkLife Balance (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受疫情的影响,我和在杜克校园学习的昆杜国际生小伙伴有很多是第一次线下见面。我们一起参加派对,一起庆祝杜克篮球队击败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篮球队,一起看LDOC演唱会… 不仅如此,BIOS实验室的同事们经常组织周五晚间活动,课题组棒球观赛和团队聚餐,让我这个暑期一个人住在杜克宿舍的 i 人几乎感受不到孤独。我非常珍惜这段跨文化交流经历,也很感激杜克校园和达勒姆社区对我的接纳和热情。

 

Q: 你在昆杜得到的最大帮助是?

非常感谢昆杜的语言文化中心和学生事务处!这两个部门让大一刚刚入学还较为怯懦的我迅速地找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位置。无论是在学生事务处做学生助理和宿舍助理,还是在语言与文化中心学习语言和写作,以及到后来学习如何设计语言与写作学习,这些经历都帮助我成为了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年轻的领导者。

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 (毕业设计) 导师季雯婷教授和语言文化中心的张欣教授是我最崇拜、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教授。如果我是一棵树苗,季雯婷教授就像是每天照常升起的太阳:她是我在前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路上前行的领路人,用永远的温柔和亲切支持着我掌握前现代文学研究和感官经验中的各种技能、学习各种语言、消化各种生活中的焦虑。张欣教授则像是我近旁的一棵榜样树:她是一个很有规划,并且有极高生活品味的女学者。她教给我如何平衡学术与生活、如何打破人生看似不可打破的界限、如何带着热爱世界的心去走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路。

 

Q: 大学四年期间的成长?

我最大的变化是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和不断膨胀的求知欲。在DKU组织的医院见习经历不断鼓励着我精进我的学业,提升我的科研水平。成像分辨率一丝一毫的提高,或许就能让主刀医生更好的确认病灶边界,或许就能让一位奥兹海默症患者提早得到治疗,或许就能挽救一个家庭。DKU提供的课程、各种社会实践机会和科研机会让我逐渐意识到我肩负的社会责任,理解了“经世致用”的内涵。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宝贵的四年。

在DKU这个开放世界里DIY自己喜欢的大学生活吧!

刘艺萱

学生故事

刘艺萱

她说要做勇敢的水手,探索更深层次的奥秘


 

毕业高中:武汉市第二中学

本科专业:分子生物科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

斩获Offer

  • 哈佛大学计算生物学与定量遗传学硕士
  • 耶鲁大学计算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 康奈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生物学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吸引我选择昆杜的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首先,昆山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理念令我心驰神往。在这里,我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甚至可以在大二再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这种不同于大多数国内大学的自主权能够给予我更多探索自己以及发展的空间。

其次,昆山杜克大学提供的大三期间出国学习的机会让我倍感期待。杜克校园在我眼中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城堡,有一种神秘而充满魔力的氛围。有机会亲身体验并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环境中学习,是我无法抗拒的诱惑。

此外,我也很看重昆山杜克大学的师生比。这里的导师和学生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意味着我可以获得更加个性化和深入的指导和支持,而不会在大班授课中迷失方向。

 

Q: 丰富多彩的科研经历?

大二暑假,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并积极参加了与之相关的暑期研究学者研讨会 (Summer Research Scholars)。研讨会期间,我有幸结识了负责此课题的杰出导师曹焕生教授。曹教授的热情与专业令我印象深刻,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向他询问了加入他实验室的可能性。曹教授不仅热情地欢迎了我的加入,还亲自指导我进行单细胞纯化,与我分享培养细菌的要领,并在我分析差异基因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时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在曹教授实验室里的研究经历为我未来在生物信息学领域深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点燃了我对于多组学相关内容的浓厚兴趣,激励我不断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在我个人的科研经历中,对我影响最深远的是赴美国杜克大学学习期间,在Truskey教授的实验室所参与的研究项目。Truskey教授的研究组专注于人体微生理系统的发展,并致力于模拟体外正常和疾病状态的功能。在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成功制造了三维人体骨骼肌束,用以模拟药物反应并研究电刺激下的功能差异。

我选择加入的是研究早衰症疾病建模与药物测试的实验组。我的目标是在组织工程血管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早衰患者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来构建血管结构。这一创新的方法使我得以在体外重现早衰症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对该病理状态的理解提供了重要平台。我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能够为早衰症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认识和测试手段,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段科研旅程犹如一次探索未知领域的冒险,深化了我对组织工程和疾病建模的理解。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仿佛是一个勇敢的水手,驾驶着自己的航船,航向未知的彼岸。在与同伴们的密切合作中,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如同船队中每艘船的航向和速度相互影响,我们共同努力,相互支持,解决了一个个挑战。

对于治疗人类疾病的探索,我心怀无限热忱,并渴望探索更深层次的奥秘。我愿继续努力,尽一份绵薄之力,为人类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Q: 深受启发的学术体验?

大三春季,我有幸在美国杜克大学学习期间选修了一门独特的课程,名为海洋巨型动物 (Marine Megafauna)。在这门课上,我探索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知识,涉及无脊椎动物、硬骨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生活史策略、种群动态、迁徙习性以及解剖学等方面。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具体的海洋巨型动物案例,我们在梅根·邓菲-戴利博士(Dr.Meagan Dunphy-Daly)的带领下,前往杜克海洋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我们穿戴上个人防护装备,准备好锋利的手术刀、骨锯和镊子,进行了海龟与海豚的尸体解剖。海豚的解剖过程是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我们从外部特征开始,记录了海豚身上可见的任何伤口和病变。随后我们沿着中线切开海豚,系统地测量了内脏器官的大小和重量。我们逐一检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最后我们收集了组织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组织病理学与毒理学的分析。

解剖海洋巨型动物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海洋动物的生物学特征、生理结构和生态角色,同时还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药用启示。通过解剖这些动物,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它们的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线索和资源。对我个人来说,这门课也激发了我对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多样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亲身接触和研究海洋生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海洋生物系统的美丽与脆弱,因此我会更加珍惜和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最新动态。

这段意义非凡的实践经历如同一幅多彩的画卷,为我开启了一段精彩的跨文化交流之旅。在这节海洋生物学的课程上,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如同海浪一般汇聚在一起,交织着属于各自国家和文化的独特色彩。我从中领略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共通,如同探索一座古老城市的神秘面纱,每一层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都让我感受到了尊重与包容的重要性。

 

Q: 意义非凡的创意实践?

过去四年间,我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各种活动,其中最让我感到骄傲和充实的就是创新创业中心的Dii (创新孵化器) 项目。我们要孵化的项目名为“Elderly-E:带回科技平等权”,由2024届的王楫远同学发起,我和几位同届的同学投身其中,共同致力于弥合老年人和科技之间的鸿沟,为他们带去数字化时代的便利和福祉。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一边将手机的操作技巧录制成教学视频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另一边走进苏州和上海的养老院为老年人解惑答疑,践行“手把手”关怀。

参与这个项目不仅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在与养老院的爷爷奶奶交流的过程中,每当看到他们眼中的欣喜和感激时,我的心中都会荡漾起阵阵涟漪。岁月所赋予他们的幽默与豁达也会引发我对生命价值的深思。在DKU总会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机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运用创意,努力创益。我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回忆,从中所汲取的能量也将继续闪耀在我生命的征途上。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先,抓住DKU提供的一切机会,这将是你迈向成功的关键步骤。勇敢地去与DKU的教授交流,探讨你的未来职业规划,从他们那里你可以汲取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多去参加学校各部门举办的活动,特别是校招 (Career Fair),这是一个展示自己,了解职业市场的绝佳机会。

其次,不要被功利心所驱使,而要真正享受大学生活的每一刻。不要为了科研而盲目追逐,而要以探索和发现的心态去面对。更重要的是,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相互鼓励,在彼此的陪伴中共同成长。在这段美好的大学时光里,除了追求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友谊、塑造性格以及发现自我。

因此,我衷心地建议未来的学弟学妹能够在DKU尽情去探索,去挑战,去成长,真正享受这段珍贵的大学生活,与同学们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为未来的人生之路增添更多的色彩与精彩。

林阅千

学生故事

林阅千

他说通过思考发现事物本质,向梦想进发定有收获


 

毕业高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直博 (全奖)
  • 普渡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直博 (全奖)
  • 圣母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直博 (全奖)
  • 剑桥大学机器学习与机器智能哲学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智能信息系统理学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在高二时听到时任校长助理李慧教授在我们高中的宣讲后,我和家人就被“种草”了昆山杜克大学 (DKU)。我们被DKU小而精的教学理念和优越的教科研环境深深吸引。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加入一所理念新颖、聆听学生、与学生共发展的学校,不仅能够学习于斯,更能在这里通过不断尝试、不断试错,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一进校就想选择数据科学作为我的专业,在大一上学期上完由李明教授开授的数据科学导论之后,我更是被这门由数据驱动、算法引导的专业深深吸引。我记得我在这节课的期末作业中靠着自学,使用微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识别食堂里的菜肴。很难想象当时对深度学习一无所知的我,一两年后就能在相关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吧,但在DKU,这样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

之后我加入了张凯教授的实验室,在他的指导下一点点地学习如何做科研,并在曲忠航学长的帮助下第一次开始了科研项目。当时我们和佛蒙特大学的学者一起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追踪半结晶聚合物中的纳米粒子迁移,大二的我也因此有更多机会系统了解科研项目的合作流程。随后,我因为研究兴趣的改变,加入了李明教授的实验室,主要从事语音合成方向的研究,继续我在数据科学方向的探索之路。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得益于昆山杜克优越的科研环境,我在本科期间有机会和不同教授进行科研。在尝试了图像、语音、可视化方向的研究后,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毕业后,我计划去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探寻深度学习模型鲁棒性的研究。

 

Q: 成果突出的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我的一个研究课题是双语的歌声合成,这个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用同一模型合成同一人双语的歌声。当初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很朴素:当我们试图使用现有的歌声合成模型合成校歌时,发现现有的模型不支持双语歌声合成。因此,我们从成熟的语音合成模型中引入类似的多人说话模块,再使用一些独特的数据增强方法,从而使得我们的模型能够合成出稳定且相对真实的双语歌声。这项研究发表于IEEE ASRU 2023 ( 语音与语言处理领域旗舰会议),我也有幸以线上视频的形式跟领域内的学者们分享学术成果。李明教授是我的导师,他是我在语音合成领域的引路人,在我因为研究进展停滞而焦虑、因为申请压力而彷徨时不断鼓励和安慰我。我十分感激李明教授把我当作他的研究生一样进行科研训练,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申请博士项目。

在DKU,和教授的互动从来都不仅限于课堂。当然,这并不代表上课无用。我在本科期间的研究经历比较多元,但是有很多都起源于我正在上的课程。例如,在上由佟馨教授开设的统计学高阶课程时,我和另外两位同学选择以科研趋势可视化作为结课项目。在课程结束后,佟馨教授鼓励我们将这个题目继续深入挖掘后投稿至IEEE VIS (可视化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于是,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最终获得了去墨尔本现场参会的机会,展示我们的成果。漫步在墨尔本街头,作为本科生和来自世界顶尖院校的科研学者交流,我感触良多,也很高兴能有机会用自己的微薄努力向全球学术社区介绍DKU这座年轻的大学。

凭借现有浅薄的经验,我认为自己还没有资格说明做好科研需要具备什么,但是有三个特质是我一直在尝试锻炼的:

1. 保持好奇:科学研究是日新月异的,对新发表的文章及时追踪,也可以对其他领域的新闻保持了解,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灵光一现。

2. 持之以恒:在一篇篇发表的论文背后,往往意味着作者们耗费无数精力、经历无数挫折,才能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有新的发现。在“暗淡无光”和“灰头土脸”的日子里需要坚持付出。

3. 拥抱生活:在一天24个小时中,尽量做到8小时睡觉,8小时科研,8小时生活 (会议截稿日期前恐怕无法做到)。

 

Q: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在大一时,我有机会参加由DKU体育部和学生事务处主办的DKU Quest,前往松花湖雪场学习滑雪。因为这次契机,我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后来到美国杜克大学学习时,我们有机会在感恩节假期一起前往Vermont (佛蒙特州) 滑雪,滑完雪我一个人又坐着灰狗巴士前往加拿大,参观了一些加拿大的学校。这份经历不仅让我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也让我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规划能力。可以说没有DKU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也许就不会尝试滑雪;如果没有去杜克学习的机会,我也许就不会在大三一个人鼓足勇气探索不同城市。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爱DKU的理由有很多,我也在很多场合分享过,其一是优越的师生比。由于很多教授和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我在申请季几乎和每个数据科学专业的教授都聊过,向他们取经。这种机会相信很难在其他体量较大的学校看到。

其二是DKU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无论是申请还是选课,又或是重要的抉择时刻,每当我请教学长学姐时,都能得到详细的回复。这种无条件的支持让我很感动,而我也一直乐于帮助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其三是昆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申请时为了缓解压力,我经常会去苏州和上海听演唱会,交通比较方便。当然,昆山作为江南水乡,又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本身就拥有非常多的文化瑰宝。闲暇时去正仪吃一碗泡泡馄饨,去昆剧院听一场昆曲,又或是在雨后骑行于阳澄湖畔,都能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现在的我与四年前相比,更加清晰了对自己的认知,也学会了通过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更远期的目标。这得益于DKU对批判性思维的倡导,也得益于DKU以学生为主的治学理念。

 

Q: 形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

  • 大一|探索:大学的一切对刚进校时的我都是未知的。对昆山杜克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评价指标,我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之后的学术道路打好基础。
  • 大二|享受:大学第二年似乎是无拘无束的,没有初进校的青涩,也没有即将毕业的紧张,我参加了各项校内活动,也在课业上逐渐熟悉,学会了享受校园生活。
  • 大三|努力:大三的时光匆匆忙忙,我在大三上了很多课,同时也在做研究,但是我也因为这段时光收获良多,更加自信。
  • 大四|坚持:申请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通常会成为大四上学期的主旋律,但是坚定自己的目标,持续走下去,在大四下学期或许能迎来柳暗花明。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学弟学妹们,在DKU充满着无限可能,请相信自己的努力,向梦想进发,一定会有所收获。学会享受过程,而不是一直焦虑结果。如果焦虑,可以尝试把所有事情列下来,一件件去梳理完成。如果迷茫,可以尝试丰富自己的技能,为将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对于想直博的同学:请一定抓住暑研的机会,踊跃参加学术会议,和DKU以外的世界产生连接。申请的路程道阻且长,要尝试享受孤独,与自己和解,也要有走出舒适圈、关键时刻破釜沉舟的勇气。

林珊如

学生故事

林珊如

她说勇于打破信息差,按自己的标准过想过的人生


 

毕业高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本科专业: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数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数据科学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视觉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最大的理由是通识博雅的学制和理念。我一直对报志愿时就定专业这件事感到恐慌,感觉有点类似“包办婚姻”——在短短几周内、素未谋面的情况下,选择一个领域并大概率和它共度余生。当我了解到昆山杜克大学 (DKU) 可以探索一年多再选专业,甚至可以无限制转专业之后,我如获至宝。进入DKU之后我发现,通识博雅不只是一个学制和机会,更是一种氛围和理念。从个人发展层面来讲,在被世界改变或者改变世界之前,要先了解这个世界,但也不必样样精通,很多种东西都会一点,其中一种东西会很多。从社会层面上来讲,一招鲜吃遍天的理念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很难维持,通识博雅和跨学科学习培养出复合型人才的模式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转变。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一直挺喜欢数学,觉得它是一个具有经世致用和智识美感双重价值的学科。它象征着各种可能性,是科技和金融等领域算法背后的底层逻辑。数学之所以方便转行是因为它属于形而上的“道”,虽然没有学具像化的技能和知识,也就是形而下的“器”,但一直在悄悄帮助大家酝酿这些逻辑思维和能力。后来我选择往人工智能道路转型,在我第一次跟我的毕业设计导师黄开竹教授联系的时候,我提出了关于数学和人工智能两个领域差别的疑虑,黄教授笑笑说,这个领域做得最好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数学统计背景出身,这让我更加确定当初选择数学专业是一个挺好的事儿。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之后我计划前往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攻读计算数据科学硕士学位。作为计算机四大神校之一,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拥有领域最尖端前沿的研究项目,也有模拟真实工业环境的课程体验和亮眼的就业数据。我很期待能通过这个机会对人工智能有更多的探究和贡献。

 

Q: 受益匪浅的科研经历?

我的科研经历集中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大三暑假,我和来自哈萨克斯坦的Temirlan Sabyrbayev 同学在邹东勉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通过有效的拓扑正则化增强细胞语义分割”的课题研究。细胞语义分割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通常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从生物组织图像中区分单个细胞的边界,是病理学、临床诊断和药物发现等下游应用的基础步骤。为解决细胞形态多样性带来的挑战,我们提出了一个模型 (TopoUT),将拓扑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到深度神经网络中,为模型注入了几何感知,提高了的分割精度和可解释性。我和Temirlan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最终发表于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Biomedical Imaging (ISBI) 2024 会议。

这是一项非常典型的跨学科研究,集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于一身。邹教授是数据科学专业的教授,却有数学博士学位,精通数学理论在机器学习模型中的应用,而我的数学背景和Temirlan的计算机背景也在这项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互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我的拓扑知识并非上课习得,而是大三下学期通过邹教授组织的拓扑数据分析研讨会和几位同学每周一起读书学习的。这算是数学专业比较特别的学习模式,很好地补充了现有课程的空白。邹教授也会经常组织沙龙,由同学赏析一些前沿的论文,这是另一种教学相长的学习方式。我很感谢邹教授的组织和指导。

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在黄开竹教授的指导下,延续了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语义分割方向的研究。半监督学习中伪标签的质量对模型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提升这一质量,我们的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网络:不确定性感知无偏子类正则化 (UA-USRN)。通过量化认知不确定性,我们的模型提高了未标记输入图像的伪标签质量,并增强了预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与之前教授给定题目的研究经历不同,标志性成果给学生自己选择题目的机会,我也因此体验到了阅读各大顶会文章、自己寻找研究课题的过程。黄教授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找到的文章有哪些地方可以着手提升。在我做出初步结果后,黄教授也非常清晰地提出了潜在的问题和接下来可以精进的方向。具体的技术和模型不理解可以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想明白,但研究问题的好坏和走向往往是令刚起步的研究者一头雾水的,我非常感谢黄教授在这些方面的指导。

 

Q: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我从大一就加入了合唱团,见证了一个自发围在台球桌旁唱歌的小组织,逐步发展成为有正规学分和指导老师 (Mickey Zhang) 的团体。

在我大二那一年,我有幸担任了合唱团团长,组织了各种音乐会、家校日、快闪等活动,也助力了DKU校歌的诞生:当时正值学校封校期间,我组织另外五位同学就地取材,进行了首个版本的DKU校歌录制,并在第一届毕业典礼上播放;心情和节奏还是很紧张的,不过好在顺利完成了任务。

DKU合唱团是一个氛围特别轻松活泼的双语合唱团,曲目涉猎范围从颂歌,到诗词,再到俏皮的现代歌曲,也是多元化的体现,欢迎更多学弟学妹们的加入。和高中的集体生活也和传统大学架构不同,DKU的学生群体还是非常“去中心化”的,没有院系、学生会之说。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的归属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团。

除了社团活动之外,学校也有音乐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等各种场合供大家展示和交流。我曾参加过歌手大赛并获得冠军,也因此结识了许多位热爱音乐的朋友。后来我惊讶地发现这个比赛完全是一些同学纯粹出于对音乐和办活动的热爱自发组织的,当时的规模和氛围还是很可观的,这也是我认为DKU非常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教授和学生之间的紧密互动联系是DKU的特点之一。虽然一个班到底多“小”才算“小班教学”一直是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但我觉得只要上课发言大家都能轻松听到就算小班了。在DKU,绝大部分课都是几人或十几人,大家都可以自如地和教授同学互动,不会出现在阶梯教室山顶大喊而无人问津的情况。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家都知道一个典型的好学生模版是什么样的,学生们也会被鼓励把自己的行为往这个方向上靠拢。但在DKU,最好的学生画像很难用单一的标准来概括,周围的声音并不会鼓励我们活在别人树立的标杆下,做一个“checklist student”,而是去思考自己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Q: 大学四年期间的成长?

最好的人生不必被定义。我觉得最大的转变是增加了松弛感和自我意识,心态上不仅轻松了,也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小而言之,我不会再用“想要学习好,笔记一定要工整精美”、“不早起的人是不是就是不自律的人”这些刻板印象来要求自己,而是把我思维体系里的评价标准调整得更加本质化,从“知识是否融会贯通”、“是否有充足睡眠保证思考数学题的时候脑子转得动”来衡量我的行为。大而言之,我不会再当一个别人干什么都要凑热闹试一试、GPA科研实习创业几手抓的卷王,而是选择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最热爱的事全力以赴。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除了天赋和努力,选择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且常常被大家忽略。大到选学校、选项目,小到选课,我都是重度选择困难症患者。我还是比较建议大家有意识地搜集信息打破信息差,很多人觉得看这些东西很焦虑,但其实恰恰整个事情轮廓逐渐清晰之后就不会那么焦虑了。另外,已经做了的选择就不要后悔了,以上帝视角去批判自己之前的决定没有意义,只能在有限条件下梯度优化,正如一位学姐之前跟我说的那样,别纠结是否made the right decision (做了正确的决定) 而是要make the decision right (把决定做得正确)。

蒋梓麟

学生故事

蒋梓麟

他说收起犹豫和怯懦,好心态是成功的第一步


 

毕业高中:南京外国语学校

本科专业: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数学

斩获Offer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物理博士 (全奖)
  • 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医学物理博士 (全奖)
  • 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全奖)
  • 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 (全奖)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昆山杜克大学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丰富的创新设计理念与颇具人文关怀的建设深深吸引了我。在这里,通过通识博雅的教育课程,学生们能够树立独立探索与创造精神,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中培养有民主之根的全球意识。正是昆杜这般的特殊构建,能让我秉持中国灵魂,培养世界胸怀。选择昆杜,我也希望能在探索个人生命价值的同时,和昆杜一起成长,共同书写昆杜的历史。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作为各类自然学科的基础, 数学提供了大量基本的理论支持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以数学为出发点,也更容易搭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桥梁。正因为在DKU选择了应用数学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我能够快速理解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也为我跨学科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后,我将在今年夏季前往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医学物理博士项目,将数学与物理基础与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结合,对CT等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技术进行研究。

 

Q: 成果突出的科研经历?

在DKU,我有幸参与到两项科学研究中,充实了自己跨学科的学习经历。

第一个项目作为我的标志性成果,以建立一个将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并用的医疗检测系统为目标,在黄名畯 (Ming-Chun Huang) 教授的指导下,由我个人单独设计并完成一个乳腺癌医学影像交互式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尽管不是计算机专业,我自学了图像检测、图像分割、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知识,利用线上资源如Kaggle 和Github等,针对乳腺X钼靶摄影图像构建了一个深度学习检测框架。具体研究内容涵盖了从数据集处理、图像预处理、训练模型调整、评价模型,到大语言模型数据收集与处理、微调与UI设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后续的医院实习经历收集了专业医师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项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性。在黄名畯教授的教导下,我不仅了解了关于医疗系统的前沿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创新的想法,也培养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借着这个项目,我也有机会在学校Center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教学中心) 的教师会议上分享我的研究成果与对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的见解。

第二个科研项目是在Domna Kotsifaki教授的带领下,与高艺菲同学合作,研制了一个具有高敏感度的基于超材料的等离子体纳米生物传感器,用于追踪Spike SARS-CoV-2蛋白。在研读了相关文章后,我们使用COMSOL设计并构建了一个材料模型,模拟了该模型在外电场下产生的波的强度和频率。在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后,我们细化纳米结构参数,使激发共振波长向可见光谱偏移,并通过打破模型的对称性诱导法诺共振,提高了灵敏度。在确定参数后,我们利用聚焦离子束蚀刻金纳米层制作装置。随后,我们通过与Alexa荧光团耦合,在荧光显微镜下验证了该装置的实际参数和有效性。通过引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包括裸玻璃和金底物,我们评估了装置上的强度增强效果,并通过追踪Spike SARS-CoV-2蛋白对其进行了功能化。此外,我们还与Domna 教授研究光镊与脂质体的应用,利用分子热泳的特性来探究利用光镊控制脂质
体携带药物治疗癌细胞的可能性。目前我们正在准备发表研究成果。Domna教授的谆谆教诲和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在对物理研究保持高度热爱的同时,也能保证实验与操作的专业性。

此外,我还负责参与并管理由David Landry教授组织的关于中国矿业公司的经济学研究,深入了解了各类矿业公司的组成。我的团队组织、资料搜索与数据处理的能力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Q: 受益匪浅的实习经历?

我曾在David Huang教授的指导下,在昆山中医院西部医疗中心和昆山友谊医院的放射科和肿瘤科进行医学物理相关的实习。从基础医疗与医学物理知识到具体实践操作,学习内容包括了医学影像、摆位、穿刺、CT、放射治疗、模具制作、放疗设备质量检测和管控、靶区勾画和治疗计划定制等专业性内容。跟随着专业医师的指导,我从中获益匪浅,也将所学所得融入到了标志性成果项目中,加强了对实际医疗系统和医学影像检测技术的理解。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我认为来到DKU是无比幸运的一次选择。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与兴趣相匹配的各类学术研究,也遇到了让我深深热爱的人们。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分国籍,不分肤色,拥有着家人般的友情。我也遇到了我的人生伴侣,童乐 (DKU第一届本科生),在我求学的道路上提供了无比多的支持与帮助。

在DKU提供的环境中,我也收获了丰富多元的经历。大学四年间,我担任过朋辈导师、助教、办公助理、数学中心助理、巴厘岛教师志愿者、编辑等多项职位,也曾多次参加学科竞赛、创业比赛,每一份经历都是无比珍贵的记忆与成长机会。在美国杜克学习期间,我也有幸去到了迈阿密、奥兰多、洛杉矶、缅因州、纽约等地旅游,参加了Fuqua富卡商学院学姐学长的毕业典礼,和教授游历波特兰城镇、长岛海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DKU所赋予我的独特经历。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同学融入到DKU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来,开启一段不凡的人生。

 

Q: 形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

  • 大一|探索、沉淀:在对多元的课程和对自己兴趣的落脚点的探索中逐渐沉淀;
  • 大二|试错、前进:在自由专业与不同研究方向的试错里寻求自己前进的道路;
  • 大三|坚定、提升:在选定学科中坚定道路并通过跨学科研习提升素养与视野;
  • 大四|巩固、突破:在对知识理解的不断巩固中发掘创新点突破跨学科的研究。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要学会放松心态,大胆去尝试。不要担心,因为 DKU 的教授和同学们会给予你100%的支持;不要犹豫,机会往往是留给坚定且果断的同学们;不要怯懦,勇敢踏出第一步,往往在实践中能收获新的感悟。

其次,要充分利用DKU提供的资源,积极和教授沟通、与同学交流,扩大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无论是在Duke还是在DKU校园,都有提供充足的科研机会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也请同学们务必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在其中选择适合的项目充实自己的生活。

最后,时刻保持一颗感激的心。在DKU的四年间,教授、同学,亦或是父母、爱人、朋友们,都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与帮助。这份感激也会让我们今后的道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幸运。

高于凡

学生故事

高于凡

她说永远保持好奇,做一个大方的“野心”家


 

毕业高中:江苏省昆山中学

本科专业:环境科学-生物地球化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环境管理硕士
  • 耶鲁大学环境管理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与环境工程硕士
  • 普渡大学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博士 (全奖)
  • 德州农工大学-科珀斯克里斯蒂分校海洋生物学博士 (全奖)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和昆山杜克大学 (DKU) 的初遇是我有幸作为昆山中学的学子代表,成为DKU第一届本科生开学典礼的志愿者。依稀记得在学术楼礼堂,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家长一齐举杯欢庆,我被这和谐友好、开放包容的氛围深深吸引。进一步了解后我发现,DKU所实行的通识博雅教育模式、高师生比的小班制精英教学,加上与来自各国朋友进行的丰富交流,完全符合我对大学生活的期待。因此,在充分准备之后,我坚定地选择了这里。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在选定环境科学专业下的生物地球化学方向之前,我用一年多的时间探索了我的兴趣所在:媒体艺术、公共政策、全球健康、经济学……每一次的探索都伴随着课业项目所引发的思考,每一次与新领域的交汇都增强了我对跨学科研究的理解。我好奇太多东西了,以致于那段时间每次与朋友聚餐,对方都会开玩笑问,你最近又下定决心想学什么专业了?直到我无意间在浏览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刷到了环境政策硕士项目李彬彬教授的文章《写给想要做自然保护的女生的一封信》。当时的我正在上一门有关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的课程,课堂涉及的案例已经让我对环境人文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这篇文章则进一步激发了我对想要贴近自然、实践环保,从而对社会环境做出有益影响的渴望。尽管当时已经是深夜,我按耐不住给当时的环境科学教授、自然科学学部的负责人William Winner教授发了一封邮件,询问他有关环境专业的事宜。待邮件发出已经近凌晨三点,虽然现在翻出这封邮件,语言逻辑都让人忍俊不禁,但好在教授当时很快就热情地回复了我。他告诉我:“环境科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建立在探索物理世界和学术世界的概念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科学也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研究领域,你需要强烈的好奇心、观察力以及将信息和他人的想法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理解的能力。”为进一步探索自己是否适合,我开始上更多环境科学相关的专业课程,成为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助理,与顾传辉顾教授做太湖水文、农业碳足迹等实地调研,在隶属学校人文研究中心的DocLab资助以及Kaley Clements教授的指导下拍摄有关有机农业、老品种保育的纪录片。在收获了诸多跨学科学习经历后,我最终确认了我的专业选择。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我计划前往耶鲁大学攻读环境管理学硕士。作为民间所谓“四大环境学院”中综合排名最高、学术资源丰富的院校,耶鲁提供了“天花板”级别的深造机会。我期待未来能进一步在环境领域深耕学习,更多地了解、保护我们所处的星球,逐步成为一名在学界亦或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青年领袖。

 

Q: 受益匪浅的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有两段科研经历对我而言比较重要。

一是作为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助理,在顾传辉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中国太湖地区水稻温室气体排放和氮损失量化研究。该研究被第八届亚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会议录用,我在23年11月赴日本札幌进行口头学术汇报,并有幸获得会议“Best Presentation”( 最佳演讲奖)。非常感谢顾教授和朱敏晔学姐的指导与合作,直到最后一刻还远程给予我支持与鼓励。

此外,在顾教授的指导下,我以暑期研究学者 (Summer Research Scholar) 的身份参与了潮汐河流的水下交换和氮滞留定量研究项目。在该项目中,我获得了多次实地考察的机会,小组合作收集了百余个土壤和地下水样本,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我发现实地科研的难度有点超出我的想象:我们也许会陷在潮湿的泥里,为了采样点挖两三米深的小井,也许还会面对一些不可控因素阻碍研究进程。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采样快结束时突逢大暴雨,我们的衣物、资料、仪器都湿透了,教授还把伞留给我们,身体力行地在最前方继续完成采样。在那一刻,我意识到科研真的不是说说而已。践行习总书记所说的“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带着真正的热爱与坚持才能探出真知。

另一段科研经历是作为环境机器学习实验室的科研助理,在李祖传教授的指导下利用卫星观测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研究海洋生物碳泵 (Ocean Biological Carbon Pump)。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其碳储存量是大气的50~60倍,因而研究与预测海洋碳泵与其碳储能力对缓解气候变化有重大意义。与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及教授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了该研究在理论上的不足,扩展了新思路。这段经历也使我对环境科学与数据科学的交叉领域产生了兴趣。我将该研究进一步发展成了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并有幸获得了DKU标志性成果科研基金。

非常感谢顾传辉教授和李祖传教授,和许多师兄师姐在科研方面对我的悉心指导,帮助我从一个不太自信的科研小白,逐渐相信一切可能性的发生。我认为在犹豫徘徊担心结果前选择‘先试试’,保持好奇心,胆大心细,是做好科研的前提。

 

Q: 丰富多彩的领导力实践?

在校内,我曾担任多个岗位的学生工作者,包括学生事务处的活动策划、本科生项目办公室的学生助理、住宿生活管理部门的宿管助理、校园迎新志愿者等,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担任Campus Activities Board ( 校园活动委员会) 的主席。作为校内最大学生组织成立以来的第二任主席,我要怎样延续首届的辉煌,在当时后疫情影响下,承办出更多广受好评、适应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大型校级活动?我和团队经常在一起开会、策划、讨论各种方案。好在CAB的成员和E-Board同事都非常给力,且分工明确。我们成功举办了万圣节派对、感恩节晚宴、春季嘉年华等一系列活动。 我很怀念那段紧凑但有成就感的快乐时光,也很高兴看到CAB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期待未来我们能再相聚。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经常能听到亲戚朋友的困惑,说从校外的杜克大道路过时,DKU似乎静悄悄的,想不到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我想说,爱上昆山杜克其实非常容易,这里就像一个学术殿堂,可以心无杂念地投入学习。教授和同学都毫无保留地互相分享,畅谈自己的观点。我很少有这样摆脱“竞争”念头的时刻,只需要横向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自己。

曾经的我或许会像一部分刚入学的学弟学妹一样,迫切想要了解升学情况,询问如何才能挑选到相对轻松的课程以获得高绩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将注意力更多放在了自己的兴趣上,给自己画一条“不敷衍”的底线,在收获更多思考的同时,也顺其自然地得到了好成绩。

回首四年,我很幸运能受到一群真正热爱学术的教授的指导,每节课都能点燃我的热情。与诸多国际生的相处也让我深刻认识到“work hard, play harder” 的妙处,从大家的身上我看到了紧绷与松弛并存的生活态度。在DKU,衡量一个人“优秀”的标准不是单一的,我们都在努力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人”。

 

Q: 大学四年期间的成长?

我在自己想要争取的东西面前,不再犹犹豫豫与唯唯诺诺,成功了就是“I deserve it”,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吸取经验、沉淀自我、继续前行。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1. 永远保持好奇:哪怕只有三分钟热度,你也拥有了三分钟的收获。

2. 不必提前焦虑还未发生的事情:换个也许不太恰当的说法:天下本
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当时看似天大的困难回过头看也不过如此。
尽管我现在还没法做到完全地坦然,相比于四年前的我确实更加自信
了。无论前方是什么,我很期待遇见下一个四年、十年后的自己。
这没什么不好的。

3. 做一个大方的“野心”家:有“野心”从来不应是一个贬义词。“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大胆地承认/心理暗示自己很厉害,多多提升配得感。

傅一航

学生故事

傅一航

他说主动探索与积累,敢想敢做才能善作善成


 

毕业高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斩获Offer

  • 耶鲁大学健康信息学硕士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健康信息学硕士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健康数据科学硕士
  •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数据科学硕士
  • 南加州大学数据科学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刚开始了解昆山杜克大学 (DKU) 时,我感觉这里像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学校对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充满了尊重和支持。这一点使得一直接受国内传统教育的我看到了新的发展方向,继而开始疯狂收集有关DKU方方面面的信息。这所学校所推崇的交叉学科的教育理念,让当时对未来发展毫无头绪的我第一次萌生了想要主动去学习、探索知识的冲动。于是,我非常坚定地选择了昆山杜克大学 (当时甚至没有准备备选方案)。现在看来,我很感激当时孤注一掷的自己和支持我的家人,让我可以在DKU度过无可替代的大学四年。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之后,我计划前往耶鲁大学继续攻读健康信息学硕士。这也是一个跨学科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信息科学、临床信息学、临床研究信息学、消费者健康和人口健康信息学,以及数据科学。DKU本科的交叉学科培养使我拥有了对不同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的思想,也激发了我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有机会将我专业所学应用在一个很有前景且很有现实意义的领域让我很有成就感。在未来,我打算探索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并努力攻读博士。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DKU对我最大的帮助不仅在于激励我持续不断地探索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真正喜欢、擅长、渴望的。我选择专业的过程最能说明这一点。

起初我觉得我喜欢学经济学,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仅仅是因为觉得它听起来很高级,和钱相关。后来我上了经济学的中阶专业课,了解到了更多复杂的经济学模型,我才发现我真正的兴趣并不是经济学理论本身,而是如何利用数据,发现数据之中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于是在接下来的学期里,我选修了张露瑶教授的一节课,内容是可解释性人工智能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张教授在课上并没有专注于讲授很多学术上的理论,而是带着我们听了很多讲座,广泛了解这个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这节课使我最终坚定地选择了数据科学这个专业。而这中间探索的过程并没有阻碍我后续的学习,相反,我从中感受到了交叉学科的魅力,这也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开放的心态,使我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时刻保持好奇和热忱。

刚选定专业后,我很明显地感受到了知识量陡然增多所带给我的压力,加之受从前的学习习惯影响,我对一些纯理论的学习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抵触心理。但是慢慢的,我发现DKU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单纯的教授对学生灌输式教学。很多时候,教授起到的都是引导的作用,更多的知识来自于自己平日从各个方面 (课堂、书本、论文、网络) 获取和积累得到的。

比如我上的统计学高阶课程 (交叉学科数据分析),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孙鹏教授会让我们组成科研小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一篇学术性论文。在这两个月中,我和我的小组同学们每周和教授都会进行两次讨论,分享我们现有的一些想法或者是研究进度。教授会帮助我们一起分析我们想法的优缺点,并一起思考高效的解决方法。我们小组三人做了一个我们都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多模态机器学习,而这个研究项目也激发了我后续对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的兴趣,帮助我明确了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

 

Q: 意义非凡的科研经历?

我从大一结束的暑假开始了我在科研道路的探索,先是与一名学长在陈梅芳教授的SRS (暑期学生科研项目) 中研究中国主要城市的交通排放污染物指标对肺癌患病率的影响。起初我很不适应,因为过去我都是在被动地接受学校、老师、书本灌输给我的知识。但是在陈梅芳教授的科研小组,我发现真正从头到尾探究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需要更泛、更深层次的知识网络,所以我需要想尽办法,多渠道地学习、了解知识。这个项目让我知晓大学的学习是不拘泥于传统课本中的知识的。那个夏天,我自学了传统统计学以及机器学习的基础方法,也初步建立起了最基本的科研思维,这对我后续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那之后,我也没有停止探索。本科期间,我与张露瑶教授共合作撰写了三到四篇文章,并在2023年暑假通过学校 (Student Experimental Learning Fellowship) 资助前往伦敦进行了学术演讲。我们在过去的两年里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 (NLP) 在金融以及区块链领域的应用。在最近的一个项目里,我们应用各类语言模型 (包括大语言模型) 对虚拟货币市场用户的情感分析,提出了一个双重注意力机制下的多模态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考虑到用户在各种原因 (比如某时间节点下的大事件) 影响下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会影响他们交易的意愿,我们希望通过增加情感分析这一维度的数据来提升我们金融预测的精准度。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我觉得DKU是一个自由的地方,无论是学术还是日常生活。我身边的朋友们都是很敢想、很敢做的人,他们有的在学校举办个人音乐会,有的举办哲学思想分享会,有的人会提出很不可思议的创新想法,并在学校Dii (创新孵化器项目) 的帮助下孵化,做出真正对社会有帮助的产品。在DKU,只要你想做一件事情,学校一定会提供机遇和平台。

 

Q: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DKU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我们在这样一个国际大家庭里面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我曾经是2020-2023年的男篮校队成员,并担任2022-2023年度的男篮队长一职。在球队的时光是我最享受、最放松、最澎湃的回忆。我与五湖四海的兄弟们一起训练,一起比赛,一起组织团建。球队里大家性格迥异,有人富有激情,有人行事低调。当我们站到球场时,篮球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将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我们融合成一个团体。

担任队长是一项很考验人的工作。尤其在疫情刚刚结束时,我和教练一起商讨着如何快速恢复常规训练和比赛,以及如何快速恢复近一年没有系统训练过的队员状态,并培养新的球队成员。现在毕业了,很开心能看到当初新加入的队员们如今已经独当一面,逐步建立起来属于DKU篮球队的文化和精神。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首要建议是要对DKU做好充分的了解,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

其次是要有简单的个人规划,这样进入学校后能较快适应大学节奏。

陈昀滺

学生故事

陈昀滺

他说抛下杂念,全神贯注体验每个瞬间


 

毕业高中:台北市私立复兴实验高级中学

本科专业:全球健康-公共政策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硕士
  • 斯坦福大学群体健康与预防研究理学硕士.
  • 耶鲁大学健康政策硕士
  • 哥伦比亚大学健康政策与管理硕士
  • 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共卫生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当初选择昆山杜克大学 (DKU) 其实是一次因缘际会的决定。我还记得有一位昆山杜克大学的招生官来到我的高中,在大学展览会 (College Fair) 上进行演讲。当时作为一名迷惘的高中生,我对未来充满疑惑。然而,那位招生官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学校非常愿意在学生身上付出,其实你们缴的学费远远不及我们在你们身上的投入,当然学校不是慈善企业,这么做的目的是投资你们的未來,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位学校选择的学生都会在之后取得成功,并回馈母校。” 听完这段话,我被DKU的教育理念触动,相信DKU是一所愿意支持并重视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大学,于是选择来到了这里。现在回头看,心中只有满满的感激。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后,我计划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群体健康疾病预防的理学硕士学位。这个项目以实地调研为特色,强调学生参与前沿疾病预防研究,旨在培训学生的科研和创新应变能力。在面对日益复杂和难以预测的流行病预防挑战时,这种训练将为我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该项目还整合了社会学和数据科学的方法,致力于更精确高效地解决健康不平等问题。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和实践,我将能为未来的研究和实战做好充分准备,为全球健康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Q: 意义非凡的科研经历?

在杜克大学那段时间里,我开启了一段全球健康科研之旅,加入了Bass Connections研究项目,专注于全球人群的酒精使用行为表型测试。在这个项目中,我亲眼目睹了酒精成瘾对坦桑尼亚和巴西患者精神健康和家庭生活的严重影响。由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DSM-5) 方法的限制,我结合对研究领域标准 (RDoC) 和心理健康程序的理解,与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评估工具——酒精使用行为表型测试 (AUBPT)。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跨文化评估工具,旨在预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酒精使用障碍风险。我们的模型结合了一款自制的游戏应用程序,目前已在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基督教医学中心 (Kilimanjaro Christian Medical Centre) 和巴西的圣保罗大学 (Universidade de São Paulo) 得到应用。

回到昆山杜克大学 (DKU) 后,我参加了陈梅芳教授的暑期研究学者 (SRS) 项目,专注于研究饮酒者肝癌风险增加的问题。在此期间,我深入研究了中国与癌症相关的文献、政策和干预措施。我还协助创建和维护了一个向公众展示癌症相关信息的网站。这项研究揭示了地区间医疗系统不平等是导致中国癌症患者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在陈教授的指导下,我进一步展开调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六大建设模块框架 (WHO Six Building Blocks) 进行了系统评估。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地区差异与地方筛查政策、医生素质和基本治疗的可及性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很幸运地于今年三月在CUGH会议上发表,并入围了Lancet Poster Competition的决选。在CUGH会议期间,我有幸结识了许多全球健康领域的前辈,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这些交流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深化了我对全球健康挑战的理解。我意识到解决这些挑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决定未来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各国专家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此外,我计划继续深入研究中国癌症防控领域,努力找到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政策建议。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中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学习和成长,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Q: 印象深刻的杜克记忆?

在杜克大学期间,我参加了Duke Citizenship Lab志愿服务社团。在这个社团中,我每周负责辅导来自阿富汗的三年级学生Sohil,帮助他解决数学和生物作业中遇到的问题。除了作业辅导,我们还一起玩象棋、五子棋和西洋棋等益智游戏,增强他的逻辑思维。

此外,在感恩节等活动中,我与社团成员一起帮助运送捐赠物资到难民社区,并和学生们一起制作毛绒小熊。每周的研讨会上,我们还会关注最新的难民议题,例如叙利亚难民通过海路和陆路前往希腊寻求庇护时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通过各种专业的视角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志愿服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耐心和同理心的重要性,理解了跨文化交流的价值,并认识到社区服务对弱势群体的积极影响。这些经验不仅增强了我的沟通技巧,还培养了我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在DKU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我有机会与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同学和教授们讨论各种复杂多样的议题。以前觉得遥不可及的问题,在这里变得触手可及;书本上的理论也变得生动起来,不再是抽象的假设。

还记得在一堂课上,我们讨论了关于爱情、家庭和医学伦理的问题,来自不同专业、信仰和成长背景的朋友们积极交流。有人支持单一的纯粹爱情观念,认为情感世界应该专一;也有人支持建立在双方共识基础上的多元关系 (Polyamory)。有人认为子女天生就有服从父母的义务 (obligation),而另一些人认为这种回报应该出于子女的自愿。还有人认为医疗程序应该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 (informed consent),而另一些人则提到了适应性偏好 (adaptive preference) 可能对病人健康选择造成的风险,主张决策权应该交由专业人士判断。

DKU提供了这样一个多元、灵活、包容的学习空间,让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硬性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碰撞、讨论和结合,我们产生了许多创新和有趣的观点。在当今日益严重的族群冲突世界中,DKU所营造的这样一种环境提供了一个充满未来多元合作可能性的舞台。

 

Q: 形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

  • 大一:初入桃园
  • 大二:与疫共存
  • 大三:历练风霜
  • 大四:自在逍遥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抛下杂念,全神贯注体验每个瞬间。

刘晓泉

学生故事

刘晓泉

她说相信好奇心的指引,所有出发终会抵达


 

毕业高中: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材料科学博士 (全奖)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全奖)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博士 (全奖)
  • 波士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 (全奖)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我一直属于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但高中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昆山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完全符合我对大学的预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和专业,自由的学术环境非常有助于跨学科学习的发展。同时,昆山杜克的多元化环境吸引了我,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视野。我也很期待在校园里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老师交流。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本科毕业后,我计划前往杜克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博士学位,继续向计算材料的跨学科研究方向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和各个行业结合产生了很多新兴产业。我认为如果能将计算机和材料科学结合起来,传统的“天坑”材料专业可能有突破性发展。同时,部分材料研究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且成本高,如果计算材料学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对结果进行有效预测,或许可以提高新材料开发的效率。我希望将来可以继续从事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工作,为新材料的开发作出贡献。

 

Q: 受益匪浅的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我主要跟随王夏娃教授做科研,对我影响较大的两个项目分别属于实验材料学和计算材料学。

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研究的是计算材料,通过特定软件计算材料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在这个项目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修正了计算软件教程中的错误,顺利运行了软件和代码。查询有限的资料并克服困难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也让我对科研工作更加感兴趣。经过反复调试和验证,我找到了每个计算步骤的逻辑和联系,最终得到了有效的结果。目前,我正在准备相关论文的写作。

实验材料的项目主要是研究和测试一种新型磁性材料电池,虽然受文献数据和实验环境的限制,我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并没有获得很有效的数据,但这个项目引发了我对新材料开发的好奇心,使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研究新材料的效率。结合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我认为计算材料学能够改善实验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在实验开始之前通过计算提供的理论结果,让实验设计更有方向。因此,我选择了计算材料学作为我的博士申请方向,未来计划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展,开发更多的研究方法来促进新材料发展。

 

Q: 印象深刻的杜克记忆?

大三秋季去美国杜克大学交流的一学期,让我产生了未来去美国读书的想法。虽然杜克有些课的学生人数比昆杜多很多,但上课体验感很好。我在杜克上了一门计算机科学课,教授的讲解非常清晰,本科生助教也会在讨论课上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这门课消除了我对编程的恐惧,更激发了我对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研究的兴趣。我选修的另一门讲固体力学的工程课教授会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建筑里的工程学知识,给我在杜克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Q: 意义非凡的领导力实践?

离开杜克后的那学期,恰好遇到一部分国际生第一次来昆杜校园,为了让自己多了解昆杜同学的宿舍生活,也帮助国际生更好适应中国生活,我加入了住宿管理部门 (Residence Life) 担任办公室助理。帮助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宿舍方面和暑期存行李的问题,在值班时也为不少国际生回答了昆杜校园的相关问题。在宿舍管理部门的第二学期我成为了办公室助理组长,也是昆杜二期校园启用的第一学期。我主要负责运营宿舍部门的公众号,更新一些生活助理举办的活动和学生工作者有趣的个人故事。这份工作让我认识了很多国际生朋友和学校职工 (staff),跟他们的交流让我消除了一些文化上的刻板印象,对文化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理解。

同时,因为在美国杜克受到了本科生助教非常细心的辅导,在大四时,我成为了一名昆杜物理学科的同辈导师 (Peer Tutor),想帮助更多同学学习物理。在答疑过程中,我用自己的理解方法给同学们分析题目,给物理基础弱的同学讲解基础概念并提出学习建议,很高兴能收到反馈说我对他们物理学习有帮助。在昆山杜克的学生工作经历让我爱上了多元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感受到自己能为学校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DKU对我改变最大的就是让我从妄自菲薄的小透明变得相信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我非常感谢在昆杜遇到的教授们对我学业上和人格发展的帮助。

张凯教授在课下非常关心学生,大二时他对我的肯定第一次让我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起眼”。Ronen Plesser教授在天文课上对每个学生都很用心地写反馈,对我在物理方面出乎我意料的高评价让我对物理学习更有信心。

王夏娃教授在科研上对我的悉心指导让我发现了科研乐趣的同时掌握了高效的科研方法。在申请季,王夏娃教授一直鼓励我申请直博,精确的指导让我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申请的所有事项并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同时, Paul Stanley教授在我写申请材料时多次帮我解答问题,给我的文书提出关键的修改意见,在交流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大信心。

我非常感谢在昆杜遇到的教授们,是他们的一句句鼓励帮我建立起自信,让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更坚定地走未来的路。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我这四年的选择都是按照我的兴趣来的,最开始没有考虑结果会怎样,值不值得,更多的是去全力以赴享受过程,很幸运的是几乎每件事的结果都很满意。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做选择时不要顾虑太多,只需要跟随内心的想法,请相信好奇心会把你们引领上合适的路,所有出发终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