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秋爽

在这里每天都很忙,但忙得有意义

学生故事

曲秋爽

在这里每天都很忙,但忙得有意义


 

我记得第一节课上,教授就跟我们说这里是一个充分安全的空间,大家有任何观点都可以自由分享。这种很有参与感的课堂形式,以及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让我很受益。

Q1:  最早是如何得知昆山杜克大学的?

 一开始主要是通过我爸妈。我妈是听她以前的学生 (昆杜首届本科毕业生) 推荐后知道昆杜的。我爸信息搜集能力很强,他自己从昆杜官网上,公众号和家长群里了解到很多关于昆杜的信息,很认可杜克的教学品质,也觉得昆杜的通识博雅教育模式能给我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

 

Q2: 这么说你爸妈很支持你走国际化教育路线?

 对,在教育上他们一直坚持让我多尝试多体验。在我初中毕业前,我爸看到报纸上登了一则交换生项目的广告,就联系了负责机构了解项目细节,了解过后觉得这是个值得一试的机会。那会我还比较小,家里最初是有些担心安全问题的。而且按照政策的要求,我需要在中考前找到一所能支持我办理交换生申请并继续回国学习的高中达成协定。去美国交换的一年就相当于休一个Gap Year (间隔年),回国后继续读高一,这也给我的未来增加了一份不确定性。但我爸的立场从始至终一直很坚定,他还是希望我能接触更多元化的资源,培养国际视野。在他的坚持下,后来我们也很幸运地获得了烟台二中校长的支持,我的这趟交换之旅最终才得以成行。

 

Q3: 佩服爸爸的远见和魄力!那在美国的这一年什么感觉?

 刚到学校还是有点缺乏归属感的,因为这个交换项目的机制,我是全校唯一的中国交换生,一下子到一个新环境多少有点举目无亲的感觉。课上课下也不太敢走上前和同学交流,就感觉大家都有自己的圈子了,不知道该怎么融入进去。

但后来渐渐适应了就发现大家都很友善,也很热情,我会经常和同学约着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出去玩,增进彼此的了解。我还认识了很多其他不同国家的交换生,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很有趣。学校的老师们对我、对中国也都很感兴趣,很多老师会邀请我在课上讲一讲我在中国的经历,增进美国同学对中国的了解。

 

Q4: 一下变身中华文化传播大使!中美文化有什么不一样吗?

 有的,这一年还是蛮有文化冲击的体验。首先是那边的课堂和课余活动,跟国内还是很不一样的。我去的那所高中每天下午两点就放学了,课余时间很充裕。学校里活动也很多,我尝试了很多之前没有机会尝试的运动,像网球、滑雪、射箭、跨栏、高尔夫等,从各种运动中也真的能体会到中美学生运动素质的差异。

从我的寄宿家庭那里,也能感受到地道的美式文化。平常周末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有时会邀请朋友到家里聚会,美式爽朗的笑声一下子就让整个家变得热闹了起来。到了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的时候,他们也会带我体验当地的节日习俗,还会带我去旅游,感受美国不同地方的风光。

Q5: 真的是丰富多彩的一年!有没有拍些照片视频记录下有意思的瞬间?

 

当然有!而且我还会流水账式写下每天的经历和感受,包括在学校上什么课、有什么趣事等等,主要是为了和家人分享我在美国的生活,让他们不要担心。我爸妈会定期把我的日记打印出来,带给家里的老人看。

 

后来我爸就萌生出一个想法:把我的日记汇总出版,分享给更多想要去交换学习的同学和家长。对他们来说,我的经历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毕竟能以第一视角用文字记录这种真实体验的人很少。在我去交换学习之前,我爸就曾尝试搜集过类似的记录,但能找到的寥寥无几。于是,在我坚持记录的同时,我爸也开始帮忙整理编辑,联系出版社。《我的美国交换生全记》就这样诞生啦~

 

Q6: 哇这也太有意义啦!你能坚持每天记录真的很难得啊~

 

主要我爸每天都会催着我要,放圣诞假也不放过我…

Q7: 哈哈原来爸爸不只擅于搜集信息,还擅于催更啊~

 对,最后能写出来出版真的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爸。其实我的家庭氛围对我的个人成长与看待事情的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我爸妈一直很支持我多去体验不同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包括我来到昆杜之后也是,一直鼓励我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兴趣爱好上投资。

 

 

Q8: 哦那在昆杜发展了哪些兴趣爱好?

 一直很喜欢运动!我从刚入校开始就是学校健身房常客,到现在能跑五公里,前段时间考完试,我还完成了20公里骑行。之前有一次去打篮球的时候收到了教练的邀约加入了篮球校队,有空也会打排球和乒乓球。我还加入了学校的帆船社,参加帆船课程考取了美国帆船协会101和103等级的资格证。

然后之前参加学校Club Fair (社团集会)的时候,本来我只是抱着去逛逛的心态,恰好遇上模特社管理层招新。学长学姐非常热情,一句“很期待你的加入”就让我当即上交了简历,幸运地成为了模特社管理团队的一员,也是团队里唯一一名大一新生。我还参加了街舞社,遇到了很多舞技很牛的小伙伴。

 

 Q9:  大一生活已经全面开花啦!那学习上的体验感怎么样?

我觉得从新生入学的角度来看,昆杜真的非常新手友好,有很多获取帮助的途径。选课迷茫可以咨询Academic Advisor (学术导师),或是向学长学姐取经。教授都有Office Hour,不仅可以去问学业上的问题,和一些教授还可以聊电影书籍、兴趣爱好等很多话题。写论文有困难可以参加图书馆的工作坊,学习怎么查文献和数据,或是约WLS (写作辅导中心) 的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我觉得最有帮助的是学校设置的Drop-in Tutor Session (学长学姐的课后辅导时间),和每个周末的Study Group (学习小组),可以集中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Q10: 看来你很好地继承了你爸的信息搜集能力~ 有没有哪节课让你觉得比较有意思?

我觉得我第一学期上的政治经济课还挺有意思的,讲的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当时本来就是出于兴趣选修的。我记得第一节课上,教授就跟我们说这里是一个充分安全的空间,大家有任何观点都可以自由分享。这节课本来也是以讨论为主,可以感受各种观点和思维的碰撞。教授还会设置角色扮演座谈会,针对一个项目,让大家扮演各个不同的利益方,从不同的角度去分享对项目的理解。课上也开展过辩论等其他活动,这种很有参与感的课堂形式,以及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让我很受益。

Q11: 你很喜欢这样自由的学术氛围吗?

是的。我是一个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不想专攻单一领域,什么都想试一试。昆杜的各个学科之间有很多交叉融合的地方,可以尽情去探索。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忙,但忙得有意义,因为大家都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Q12: 申请阶段有什么心得吗?

 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申请之前深入了解学校,从学长学姐,官网等多渠道获取信息。如果昆杜真的是你的心有所属,那么这一步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记得在文书中把你对昆杜充足的认知表达出来,不只要写昆杜为什么适合自己,还要体现自己能给昆杜带来什么,比如加入或建设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领导学生活动等,这样才能展现出自己和昆杜的双向奔赴。文书细节的准确度和丰富度都取决于前期有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和思考,而我想这也正是评审老师们所看重的。

 

再是鼓励大家自己完成申请,不要过分依赖父母。高三时间确实比较紧张,但申请填报是与学校初次接触和培养感情的过程,也是难得的人生经历。填报过程中可以从学校的要求里感知到学校期待什么样的人才,整理个人材料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明确自己与昆杜的适配度。

 

Q13: 说得好!那有什么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技巧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吗?

我觉得首先就是要主动吧,很多时候要靠自己去了解,多问,多参与。我经常会浏览学校官网和公众号,上面有很多活动信息和学习资源。大学与高中很大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高中老师会把详细的作业布置给你,但在大学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看任务要求,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也要自己主动去解决。

 

全英文授课可能一开始还是会有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词汇的识记,可以主动去找教授要课本提前预习,或者询问能否提前分享教学课件。我一般会在课前提前把课件预习一遍,整理一下不会的单词,这样上课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另外昆杜七周为一学期的模式其实压力蛮大,deadline不断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自己规划好时间。我准备了一个带日历的规划本,把一些重要任务记在上面,一目了然。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但在学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做出取舍,根据时间精力合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