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静筠

她说不必比较也不必趋同,每个人都因不同而绚烂

学生故事

金静筠

她说不必比较也不必趋同,每个人都因不同而绚烂


 

毕业高中: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本科专业:分子生物科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斩获Offer

  • 密西根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博士 (全奖)
  •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生物与生物医学博士 (全奖)
  • 弗吉尼亚大学生物医学博士 (全奖)
  • 印第安纳大学基因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博士 (全奖)
  • 密西根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 (全奖)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昆山杜克大学 (DKU) 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多元化的社区。作为全球化发展下成长的青年人,认识差异、接纳不同、携手共进,是发展的趋势。昆山杜克大学的多元文化社区提供了让我可以认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同学的机会,从而打破自己的固有观点去接纳新鲜的想法和信息,对世界形成全面的认识。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从高中以来就一直对生命科学很感兴趣,并且希望在大学能够学习生物学相关专业。通过DKU的跨专业选课机制,我在大一探索了神经科学、全球健康和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三个方向,并且在阎丽静教授和Joohyun Lee教授的实验组分别参与了慢性病管理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经过对不同专业方向的了解和实践,我最终发现自己对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专业方向最感兴趣,并决定选择在这一领域进行拓展学习。

确定专业方向后,我一直在Joohyun Lee教授的实验组开展科研。在DKU和Duke (美国杜克大学),我学习了细胞生物学、基因与进化、微生物学、免疫学、药学、生物伦理等专业或非专业课程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课堂外,阅读大量文献并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会也让我得以不断了解新的科研进展,以及分子生物学家的最新研究方法。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毕业后我将会去往密西根大学的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Q: 受益匪浅的科研经历?

我从大一暑假开始在Joohyun Lee教授的实验室用拟南芥突变体参与表观遗传学研究。我从高中开始就对表观遗传学这一领域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传统的遗传学学习往往侧重于探讨基因将如何被表达,却忽视了基因表达会被什么因素影响。表观遗传学探讨的议题则是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基因的表达,体现了生命体与其所处环境在基因层面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研究以拟南芥作为生物模型,旨在探究表观遗传修饰如何帮助拟南芥适应在重金属铅积累的环境下生长。

研究期间,我发现了一个具有铅抵抗的拟南芥突变体,并在与导师探讨后提出了因表观遗传变化诱导铅拮抗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突变体抵抗铅胁迫的假设,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测定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我们的阶段性成果有望进一步被应用于植物环境修复领域,利用突变体植物去处理土壤与水体中的铅污染。

从大一暑假和Lee教授从无到有搭建实验室开始,我有幸参与到了从筹备,到开展研究,再到撰写论文的全过程。在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有机会独立执行一项科研工作,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验证猜想、学习并优化实验方法、展示实验结果。这一过程为我了解何为科研和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帮助我找寻到了未来喜欢的发展方向。

小时候动画片里看到的科学家常常是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或是有些神经质的科学怪人,这些深藏在我的记忆里的画面让我从小就觉得自己似乎和科学家这个头衔靠不上边。在大学认识了很多科研工作者并看到了他们的生活后,我才发现科学家中也不乏青年俊秀与知性优雅的女士。科学家们中有聪明绝顶的天才,但大多则是勤奋而热爱科学、对科学有强烈好奇心的普通人。在科研这条道路上,我很感谢我的导师一直告诉我,我足够聪明也足够有能力成为一名科学家。自然科学只是我们观察世界的一面镜子,科学的探索最需要的只有热爱与好奇心。

 

Q: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课堂和实验室外的生活里,运动是帮助我缓解压力和带来快乐的主要方式。我很喜欢去大渔湾跑步,去森林公园骑车,还在不同的体育课学习了乒乓球、网球、垒球、拳击、柔道和太极。给我带来最多快乐的运动还是和X-Ray的伙伴一起踢足球。除了竞技本身的乐趣外,足球
的快乐更多来源于团队。当大家一起庆祝进球和胜利时,成就感与胜利的喜悦也会随之被放大。

大二时,我加入了全球健康青年领袖社团 (Young Leaders in Global Health) 和青年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 for Youth) 社团,致力于向更多人分享我所学到的生物学和健康知识。作为全球健康青年领袖社团的副主席,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组织了世界艾滋病日等活动,并通过在社团公众号向大家分享疾病健康知识,帮助大家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青年健康教育社团,我们在校园和加拿大国际学校为同学们带来了性教育的讲座和活动。分享知识更加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意义和乐趣,通过社团活动我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Q: 意义非凡的跨文化体验?

我觉得跨文化交流最困难的点在于直面不同。我们常常因为对方肤色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而避免接触,害怕产生分歧。但其实只要踏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其实在看似不同的表面背后,我们都是相似的。我们都在面临学习的压力、成长的困惑,也同样会为抢到打折零食开心、为能去不同的城市旅行而兴奋。

过去四年在与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波兰、马来西亚、印度、秘鲁等国家的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我所担心的剧烈冲突从没有发生过。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分享共同喜欢的音乐、讨论课堂上的新知识、一起旅行、为普及健康知识做策划。在谈论到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习惯时,我们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去了解学习。

友好的文化融合也得益于DKU在文化学习上的教育。我们的公共课和文化交流相关课程让我认知到个人的思想具有片面性,面对差异应当保持友好尊重的态度。

 

Q: 大学四年期间的成长?

我觉得大学四年我最大的成长就是了解自己、认知世界。

与高中的集体生活相比,大学的我给自己留出了更多独处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去探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独处的时间里,我会去寻找让我感觉到真正幸福和满足的事,会去畅想未来的生活,会去感受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我感觉这样的过程就像是灵魂与身体的磨合,让我找到了内心的力量,更爱自己,也更有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

大学的学习是我认识社会和世界的重要窗口。我学习到了气候变化、生态污染、社会不平等性、文化的差异、性别问题等等。认识这些问题的过程一度让我很困惑和痛苦,我觉得自己面对诸多问题措手不及却又无能为力。我很感谢Mark Spaller教授、Ben Van Overmeire教授和张韬教授的引领,让我可以意识到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只要有做出改变的决心和努力,我们有能力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大学四年的时光美好而匆匆。希望即将步入DKU的同学们都能热烈赤诚地拥抱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不负韶华、活出自我。不必和他人比较也不必趋同,因为你就是你,每一个人都因为不同而绚烂。不要畏缩和徘徊,与其焦虑和等待,不如放手去做。只有切身体会到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哪怕失败,正青春的你也有大把的时间去重新修正、重新尝试。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DKU的确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但不同寻常也正是她的魅力所在。这里来自不同文化的同学、不一样的科研、不一样的课程体验将为你带来更广阔的认知和体验。相信自己的选择,你将在这里迎接美好的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