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阅千

他说通过思考发现事物本质,向梦想进发定有收获

学生故事

林阅千

他说通过思考发现事物本质,向梦想进发定有收获


 

毕业高中: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本科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直博 (全奖)
  • 普渡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直博 (全奖)
  • 圣母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直博 (全奖)
  • 剑桥大学机器学习与机器智能哲学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智能信息系统理学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在高二时听到时任校长助理李慧教授在我们高中的宣讲后,我和家人就被“种草”了昆山杜克大学 (DKU)。我们被DKU小而精的教学理念和优越的教科研环境深深吸引。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加入一所理念新颖、聆听学生、与学生共发展的学校,不仅能够学习于斯,更能在这里通过不断尝试、不断试错,逐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一进校就想选择数据科学作为我的专业,在大一上学期上完由李明教授开授的数据科学导论之后,我更是被这门由数据驱动、算法引导的专业深深吸引。我记得我在这节课的期末作业中靠着自学,使用微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识别食堂里的菜肴。很难想象当时对深度学习一无所知的我,一两年后就能在相关会议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吧,但在DKU,这样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了。

之后我加入了张凯教授的实验室,在他的指导下一点点地学习如何做科研,并在曲忠航学长的帮助下第一次开始了科研项目。当时我们和佛蒙特大学的学者一起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追踪半结晶聚合物中的纳米粒子迁移,大二的我也因此有更多机会系统了解科研项目的合作流程。随后,我因为研究兴趣的改变,加入了李明教授的实验室,主要从事语音合成方向的研究,继续我在数据科学方向的探索之路。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得益于昆山杜克优越的科研环境,我在本科期间有机会和不同教授进行科研。在尝试了图像、语音、可视化方向的研究后,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毕业后,我计划去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探寻深度学习模型鲁棒性的研究。

 

Q: 成果突出的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我的一个研究课题是双语的歌声合成,这个课题主要是研究如何使用同一模型合成同一人双语的歌声。当初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很朴素:当我们试图使用现有的歌声合成模型合成校歌时,发现现有的模型不支持双语歌声合成。因此,我们从成熟的语音合成模型中引入类似的多人说话模块,再使用一些独特的数据增强方法,从而使得我们的模型能够合成出稳定且相对真实的双语歌声。这项研究发表于IEEE ASRU 2023 ( 语音与语言处理领域旗舰会议),我也有幸以线上视频的形式跟领域内的学者们分享学术成果。李明教授是我的导师,他是我在语音合成领域的引路人,在我因为研究进展停滞而焦虑、因为申请压力而彷徨时不断鼓励和安慰我。我十分感激李明教授把我当作他的研究生一样进行科研训练,让我能够更加从容地申请博士项目。

在DKU,和教授的互动从来都不仅限于课堂。当然,这并不代表上课无用。我在本科期间的研究经历比较多元,但是有很多都起源于我正在上的课程。例如,在上由佟馨教授开设的统计学高阶课程时,我和另外两位同学选择以科研趋势可视化作为结课项目。在课程结束后,佟馨教授鼓励我们将这个题目继续深入挖掘后投稿至IEEE VIS (可视化领域国际顶级会议)。于是,我们利用暑假的时间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最终获得了去墨尔本现场参会的机会,展示我们的成果。漫步在墨尔本街头,作为本科生和来自世界顶尖院校的科研学者交流,我感触良多,也很高兴能有机会用自己的微薄努力向全球学术社区介绍DKU这座年轻的大学。

凭借现有浅薄的经验,我认为自己还没有资格说明做好科研需要具备什么,但是有三个特质是我一直在尝试锻炼的:

1. 保持好奇:科学研究是日新月异的,对新发表的文章及时追踪,也可以对其他领域的新闻保持了解,这样才有可能在将来灵光一现。

2. 持之以恒:在一篇篇发表的论文背后,往往意味着作者们耗费无数精力、经历无数挫折,才能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有新的发现。在“暗淡无光”和“灰头土脸”的日子里需要坚持付出。

3. 拥抱生活:在一天24个小时中,尽量做到8小时睡觉,8小时科研,8小时生活 (会议截稿日期前恐怕无法做到)。

 

Q: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在大一时,我有机会参加由DKU体育部和学生事务处主办的DKU Quest,前往松花湖雪场学习滑雪。因为这次契机,我结识了许多好朋友。后来到美国杜克大学学习时,我们有机会在感恩节假期一起前往Vermont (佛蒙特州) 滑雪,滑完雪我一个人又坐着灰狗巴士前往加拿大,参观了一些加拿大的学校。这份经历不仅让我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也让我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规划能力。可以说没有DKU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也许就不会尝试滑雪;如果没有去杜克学习的机会,我也许就不会在大三一个人鼓足勇气探索不同城市。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爱DKU的理由有很多,我也在很多场合分享过,其一是优越的师生比。由于很多教授和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路径,我在申请季几乎和每个数据科学专业的教授都聊过,向他们取经。这种机会相信很难在其他体量较大的学校看到。

其二是DKU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无论是申请还是选课,又或是重要的抉择时刻,每当我请教学长学姐时,都能得到详细的回复。这种无条件的支持让我很感动,而我也一直乐于帮助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

其三是昆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申请时为了缓解压力,我经常会去苏州和上海听演唱会,交通比较方便。当然,昆山作为江南水乡,又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本身就拥有非常多的文化瑰宝。闲暇时去正仪吃一碗泡泡馄饨,去昆剧院听一场昆曲,又或是在雨后骑行于阳澄湖畔,都能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现在的我与四年前相比,更加清晰了对自己的认知,也学会了通过思考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更远期的目标。这得益于DKU对批判性思维的倡导,也得益于DKU以学生为主的治学理念。

 

Q: 形容大学四年的关键词?

  • 大一|探索:大学的一切对刚进校时的我都是未知的。对昆山杜克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评价指标,我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之后的学术道路打好基础。
  • 大二|享受:大学第二年似乎是无拘无束的,没有初进校的青涩,也没有即将毕业的紧张,我参加了各项校内活动,也在课业上逐渐熟悉,学会了享受校园生活。
  • 大三|努力:大三的时光匆匆忙忙,我在大三上了很多课,同时也在做研究,但是我也因为这段时光收获良多,更加自信。
  • 大四|坚持:申请的压力和对未来的迷茫通常会成为大四上学期的主旋律,但是坚定自己的目标,持续走下去,在大四下学期或许能迎来柳暗花明。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学弟学妹们,在DKU充满着无限可能,请相信自己的努力,向梦想进发,一定会有所收获。学会享受过程,而不是一直焦虑结果。如果焦虑,可以尝试把所有事情列下来,一件件去梳理完成。如果迷茫,可以尝试丰富自己的技能,为将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对于想直博的同学:请一定抓住暑研的机会,踊跃参加学术会议,和DKU以外的世界产生连接。申请的路程道阻且长,要尝试享受孤独,与自己和解,也要有走出舒适圈、关键时刻破釜沉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