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嘉正

他说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每一站停留都会有收获

学生故事

缪嘉正

他说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每一站停留都会有收获


 

毕业高中: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本科专业:分子生物科学(细胞分子生物学)

斩获Offer

  • 新加坡国立大学定量生物学与医学博士
  • 杜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 哈佛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硕士
  • 卡内基梅隆大学定量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硕士
  • 纽约大学生物硕士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原因说来话长,简而概之有四点考量。最重要的一点是DKU的定位,即一所学生主体由本科生构成的研究型大学。高中时,我参加过化学竞赛,那时候就很喜欢自己研究一些问题,比如怎么设计某个有机物的合成路径,所以能够作为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对我来说是难以抗拒的诱惑。第二点是杜克背景,我初中制定的人生规划里有未来出国深造的打算,而杜克作为全美前十的大学,对我申请研究生会是有力的加成。第三点是我觉得DKU的池塘非常好看,我个人很喜欢有池塘的校园。最后一点是我认为DKU的录取模式考量得更为全面,我高中时所有的努力都可以派上用场,也能展示自己的优势。

 

Q: 你和所选专业的故事?

我是一个兴趣非常杂的人,所以选专业前曾经极其纠结。除了分子生物科学,我还考虑过环境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全球健康/生物学,以及行为科学/心理学。得益于昆山杜克灵活的选课设置,这些专业我基本都在大一大二上过一节相关的课。而最终选择分子生物科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高中时参加化学竞赛的背景。当时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而后者正是分子生物科学专业下设的必修高阶课程。二是大二时选修的细胞分子生物学课。当时授课的Eric Spana教授讲课浅显易懂、精彩至极,我深受启发,也获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这让我觉得生物学似乎是一条康庄大道。

有趣的是,选定专业以后,我很快发现之前的纠结实为徒然。DKU非常鼓励跨学科研究,所以选定一个专业并不意味着就告别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一个典型例子是我从大二暑假开始和Benjamin Anderson教授所做的科研项目。在那之前,我和几个朋友收到了全球健康研究中心 (GHRC) 的邮件,向全校征集跨学科研究的计划书,优秀的计划书可以收到GHRC最高三万元的研究经费。我们四个朋友商量了一下,决定写一份试试看。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四个人的专业其实都不相同,分别是分子生物科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科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全球健康学/生物学,以及数据科学。融合大家所学,我设计了一个用数学建模方法去分析河流中环境压力和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这是一个环境健康的话题,需要借助生物和化学的实验方法,以及数据科学的分析。之前选专业时所放弃的领域 (健康、环境、化学) 在这项研究中又重新与我相遇,真是奇妙的缘分。大一大二的探索没有白费,反倒为我建立了非常广泛的知识面,让我能够从容应对这种高度学科融合的研究。

跨学科学习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细分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很多专业课都需要做实验,曾有一个学期,我同时上了两节实验课。长时间而高专注度地泡在实验里对我的体能而言是一个明显的考验,我发现我并不擅长。那段时间,我也在林亚娟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林老师的研究涉及用生物信息学 (Bioinformatics) 方法去研究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我由此发现,计算分析同样是生物研究里非常有意义的一部分,且属于脑力劳动,就业方向也更为宽泛,学术界与产业界皆有用武之地。于是自那以后,我的重心便开始转向做计算,最后也成功申请到了这个领域的硕士项目。

所以,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都是我中途停留过的站点,而下一站正去往生物信息学。未来可能还会驶向新的目的地,在那之前,我希望自己能有所沉淀,也期盼着之前每一站停留所获能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Q: 意义非凡的科研经历?

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是我去年去美国杜克学习时,在某个凌晨半梦半醒间突然想到的点子。之前我做过一些数据科学和微生物学交叉的工作,就想到可以用深度学习去预测原核生物 (prokaryotes) 的16S rDNA基因拷贝数 (gene copy number)。这其实是利用更为先进的算法去开发一个更好的工具,以帮助微生物学家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微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我的导师是微生物学家林亚娟教授和数据科学家Mustafa Misir教授。林教授会从“用户”的角度对工具的可行性进行评价,而Misir则会为算法提供建议。

完成这个课题最大的挑战在于我和两位导师都是第一次做微生物学和深度学习的交叉,团队中有相关经验的只有我的搭档 (2023届陈天涞同学),所以我们四个人全程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在数据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严重不足,全程都在恶补相关知识,虽然还未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但自学能力着实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以预印本的形式公布在bioRxiv (专业的生命科学研究在线档案和分发平台),后续也会投稿给期刊进行发表。

 

Q: 大学四年期间的成长?

迷茫、焦虑、特别焦虑、安心。虽然前三个都是负面的词,但我前三年也就是这么过来的,被无数负面的情绪追着往前跑。

高中时一直觉得自己会因化学竞赛而到大学就读化学系,结果真到了大一,忽然间所有的专业都任我选了,我却开始迷茫,不知道该走哪条路。那时我能做的,唯有反复研究DKU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列表,衡量其与我自身兴趣和优势的匹配度。

到了大二,身边的同学都特别厉害,有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甚至已经有人发表了研究成果。我难免会拿自己和他人比较,陷入“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的焦虑中。那时的我迫切地向加入一个课题组,于是便一口气联系了好几位教授,所幸最终进入了林亚娟教授的团队。

这种焦虑在大三下学期达到了顶峰。当时的我在科研方面陷入了一点困境,之前也并未发表过任何研究成果,很担心自己在申请研究生时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那时的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思索是否还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结果灵光一现想出了毕业论文的点子,并做出了可以发表的成果。

终于到了大四收获的季节,我安心了。回首过去的四年,我很感谢自己没有被负面情绪所吞没,一直专注于手头的工作,并主动争取更多的机会。对抗压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行动,总有什么是当下可以做的,就像我去剖析本科专业介绍,去联系教授,去琢磨新的研究课题。只要向前跑得够快,身后的负面情绪无法追上,便只能化作强风,推动我们继续向前。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科研的人,那么DKU会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因为你会有更多地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与教授更深入地合作。但是同时,我也要强调一下,DKU的环境更加适合有明确目标和强烈内在驱动力的人。这里所有专业的大门都向你打开,你在选课上也有高度的灵活性,同时也不再有班主任/辅导员之类的角色来监督你学习。这样的自由是一把双刃剑,不加思考则容易迷失,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最后还有几句话想传达给在读生物系的后辈们:DKU是一个汇聚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地方,与优秀者为伍可能会让你感到很有压力,总是担心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但事实是,你很棒,要对自己有信心。引用一下实验室Yingxue Li老师说过的话:DKU生物系的学生放到外面去其实都是万里挑一的,只不过关在学校里感觉不到而已。经历过申请季以后,我意识到,我们其实都是住在动物园的狮子,只不过因为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而意识不到自己已然接近食物链的顶端。所以,不要太过焦虑,放心地走向广阔的草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