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泉

她说相信好奇心的指引,所有出发终会抵达

学生故事

刘晓泉

她说相信好奇心的指引,所有出发终会抵达


 

毕业高中: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学

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

斩获Offer

  • 杜克大学材料科学博士 (全奖)
  •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全奖)
  •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博士 (全奖)
  • 波士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 (全奖)

Q: 为什么选择昆山杜克?

我一直属于兴趣比较广泛的人,但高中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昆山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完全符合我对大学的预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课程和专业,自由的学术环境非常有助于跨学科学习的发展。同时,昆山杜克的多元化环境吸引了我,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丰富的课外活动拓展视野。我也很期待在校园里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老师交流。

 

Q: 毕业之后有什么计划?

本科毕业后,我计划前往杜克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博士学位,继续向计算材料的跨学科研究方向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和各个行业结合产生了很多新兴产业。我认为如果能将计算机和材料科学结合起来,传统的“天坑”材料专业可能有突破性发展。同时,部分材料研究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且成本高,如果计算材料学可以在实验开始前对结果进行有效预测,或许可以提高新材料开发的效率。我希望将来可以继续从事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工作,为新材料的开发作出贡献。

 

Q: 受益匪浅的科研经历?

本科期间我主要跟随王夏娃教授做科研,对我影响较大的两个项目分别属于实验材料学和计算材料学。

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研究的是计算材料,通过特定软件计算材料的光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在这个项目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修正了计算软件教程中的错误,顺利运行了软件和代码。查询有限的资料并克服困难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也让我对科研工作更加感兴趣。经过反复调试和验证,我找到了每个计算步骤的逻辑和联系,最终得到了有效的结果。目前,我正在准备相关论文的写作。

实验材料的项目主要是研究和测试一种新型磁性材料电池,虽然受文献数据和实验环境的限制,我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之后并没有获得很有效的数据,但这个项目引发了我对新材料开发的好奇心,使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研究新材料的效率。结合我的标志性成果项目,我认为计算材料学能够改善实验研究的一些局限性,在实验开始之前通过计算提供的理论结果,让实验设计更有方向。因此,我选择了计算材料学作为我的博士申请方向,未来计划继续在这个领域发展,开发更多的研究方法来促进新材料发展。

 

Q: 印象深刻的杜克记忆?

大三秋季去美国杜克大学交流的一学期,让我产生了未来去美国读书的想法。虽然杜克有些课的学生人数比昆杜多很多,但上课体验感很好。我在杜克上了一门计算机科学课,教授的讲解非常清晰,本科生助教也会在讨论课上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帮助同学巩固知识。这门课消除了我对编程的恐惧,更激发了我对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研究的兴趣。我选修的另一门讲固体力学的工程课教授会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建筑里的工程学知识,给我在杜克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Q: 意义非凡的领导力实践?

离开杜克后的那学期,恰好遇到一部分国际生第一次来昆杜校园,为了让自己多了解昆杜同学的宿舍生活,也帮助国际生更好适应中国生活,我加入了住宿管理部门 (Residence Life) 担任办公室助理。帮助同学们解决了一些宿舍方面和暑期存行李的问题,在值班时也为不少国际生回答了昆杜校园的相关问题。在宿舍管理部门的第二学期我成为了办公室助理组长,也是昆杜二期校园启用的第一学期。我主要负责运营宿舍部门的公众号,更新一些生活助理举办的活动和学生工作者有趣的个人故事。这份工作让我认识了很多国际生朋友和学校职工 (staff),跟他们的交流让我消除了一些文化上的刻板印象,对文化多样性有了进一步理解。

同时,因为在美国杜克受到了本科生助教非常细心的辅导,在大四时,我成为了一名昆杜物理学科的同辈导师 (Peer Tutor),想帮助更多同学学习物理。在答疑过程中,我用自己的理解方法给同学们分析题目,给物理基础弱的同学讲解基础概念并提出学习建议,很高兴能收到反馈说我对他们物理学习有帮助。在昆山杜克的学生工作经历让我爱上了多元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感受到自己能为学校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Q: 爱上昆山杜克的理由?

DKU对我改变最大的就是让我从妄自菲薄的小透明变得相信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我非常感谢在昆杜遇到的教授们对我学业上和人格发展的帮助。

张凯教授在课下非常关心学生,大二时他对我的肯定第一次让我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起眼”。Ronen Plesser教授在天文课上对每个学生都很用心地写反馈,对我在物理方面出乎我意料的高评价让我对物理学习更有信心。

王夏娃教授在科研上对我的悉心指导让我发现了科研乐趣的同时掌握了高效的科研方法。在申请季,王夏娃教授一直鼓励我申请直博,精确的指导让我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申请的所有事项并获得了不错的结果。

同时, Paul Stanley教授在我写申请材料时多次帮我解答问题,给我的文书提出关键的修改意见,在交流过程中也给了我很大信心。

我非常感谢在昆杜遇到的教授们,是他们的一句句鼓励帮我建立起自信,让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更坚定地走未来的路。

 

Q: 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我这四年的选择都是按照我的兴趣来的,最开始没有考虑结果会怎样,值不值得,更多的是去全力以赴享受过程,很幸运的是几乎每件事的结果都很满意。希望学弟学妹们在做选择时不要顾虑太多,只需要跟随内心的想法,请相信好奇心会把你们引领上合适的路,所有出发终会抵达。